海峽網11月7日訊(海峽網記者 林文強 李牧晨)三百多年來,在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畬族鄉三房村的興賢坊,鄭成功的故事一直被當地人們傳頌著。興賢坊是北宋初年,由金紫光祿大夫鄭章與誥命夫人呂四乳肇基,是中國南方鄭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開基地。近年來,福建省鄉村振興研究會理事、永安市興賢鄭氏文化中心會長、興賢坊鄭氏三十一代裔孫鄭戰友帶領福建興賢鄭氏,致力于挖掘和研究以鄭成功忠孝文化為主題的興賢鄭文化,弘揚民族英雄精神,為推動兩岸文化融合發展、促進兩岸認祖歸宗的文化認同做了許多有效的嘗試。
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因抵抗外族侵略、收復寶島臺灣、通洋裕國的海洋強國戰略而成為舉世文明的英雄人物。在鄭成功統領的抗清復臺開海的鄭家軍中,有一支鄭家軍,就誕生在永安興賢坊,并參與了鄭成功領導的重要軍事活動。這一歷史事件不僅展現了鄭成功的英雄形象,也體現了當地人民對國家的熱愛,和對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和追求。
興賢坊位于延平、漳州兩府交界處,四面高山環繞,山間丘陵平緩,小盆地眾多,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得天獨厚的駐軍屯兵條件。明景泰三年(1452)以前,興賢坊及周邊地區一直隸屬于延平府尤溪縣四十都四十一都、四十二都、四十三都,以及延平府沙縣二十七都。直到明景泰三年(1452)劃沙縣9個都、尤溪縣4個都之地成立永安縣,從此興賢坊改隸永安縣。
延平府是鄭成功軍政生涯的起點地,在鄭成功追隨隆武帝的一年多時間里(1645年八月十七日到1646年八月二十三日),有八個月在延平度過,在這里,鄭成功由一名太學生成長為參與軍國大事的年輕將領,開始了叱咤風云的軍政生涯。其生平“節制”的第一支重要軍事力量,在永安興賢坊應運而生。根據《南明史》、《思文大紀》、《南疆逸史》等南明史料記載:“1646年四月,新撫永安、沙縣山寇寨兵頭目一萬一十三名,隸陳國祚標下,歸成功節制”,這支部隊,就是鄭成功統領的一支“鄭家軍”,也是有史可查的第一支“鄭家軍”;又據《重纂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八頁的相關記載:“1646年九月,貝勒博洛一駐師福州,……一由興化下泉州,一由大田抵漳平北溪出漳州(永安青水鄉與大田桃源鎮、太華鎮、建設鎮、廣平鎮相接鄰,清軍的兵鋒所向,就是南明軍民抗清軍事力量的所在)......。”,“二月,海寇鄭成功犯海澄縣……故明魯王以海遣將陳國祚攻漳平縣。漳州千總王玉射殪之。”,1647年二月,魯王命陳國祚攻漳平縣,并一度攻占了漳平縣城。以上史實說明,1646年四月,鄭成功統領的這支一萬多人的部隊,一部分隨鄭成功入海舉義,一部分駐扎在興賢坊及其周邊的山寨,與清兵周旋抗衡,這支“鄭家軍”,在鄭成功早期的抗清復明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興賢鄭氏舉族追隨鄭成功參加舉義,清軍延平副將馬夢龍率部進剿焚燒祠宇,這段歷史,一直記載在興賢鄭氏舊譜里,并激勵著福建興賢鄭氏,繩其祖武,忠孝傳家,英勇報國。
據興賢坊鄭先近、鄭先善、鄭先順等多位八十歲以上老人回憶,興賢坊棲云寺曾藏有一塊明朝皇帝敕封給興賢鄭氏的圣旨牌,后消失于文革。為了挖掘和傳承鄭成功文化,鄉賢和村民自發成立了福建興賢鄭氏理事會,在過去的五年里,他們行走了二十多萬公里,走訪閩、浙、粵、臺的各地鄭氏宗親、姓氏源流研究會、鄭成功文化研究交流機構,搜集整理有關福建興賢鄭氏和鄭成功的文獻資料,積極參加和舉辦兩岸鄭成功文化交流活動,為兩岸鄭氏宗親的認祖歸宗牽線搭橋,加深了兩岸民眾之間同祖同宗的情感。2022年1月4日,與福建省臺聯、廈門鄭成功研會等機構,共同舉辦了全國第一場“海峽兩岸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暨中華忠孝美育文化研討會”的紀念活動。2023年9月27日,由永安市興賢鄭氏文化中心主辦,泉州鄭成功研究會、永安市青水畬族鄉黨委政府協辦的“海峽兩岸弘揚鄭成功愛國主義精神”研討會在永安市成功舉辦。此次研討會,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共計200余人,旨在宣傳和弘揚鄭成功文化,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加強兩岸歷史文化認同。在研討會上,鄭戰友發表了題為《永安興賢坊是鄭成功統領的一支“鄭家軍”的誕生地》的演講。他指出,鄭成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他的英勇事跡和愛國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在當今時代,我們更應該弘揚這種精神,積極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貢獻力量。鄭戰友認為,在宗法社會中,認祖歸宗是團結人民群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鄭成功深諳此道,他的抗清斗爭中,大部分的指揮中心都設在各地鄭氏祠堂,且每到一處,他都有認親的習慣。對于鄭成功在興賢坊的抗清復明行動,鄭戰友認為這不僅僅是英雄的壯舉,更是對祖宗、對家族的一種深厚情感和責任擔當。
此次研討會還特別邀請了臺灣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鄭成功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深入挖掘了鄭成功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大家一致認為,弘揚鄭成功愛國主義精神對于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與相互尊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研討會上,中國臺灣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教授謝貴文認為,鄭成功堪稱是近代以來最受兩岸推崇的歷史人物,雖然在世僅有短短的三十九年,但一生以抗清為職志,曾經縱橫東南沿海各地,甚至揮軍北伐,成為延續明朝命脈的唯一希望;后來又渡海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作為根據地,使之從草昧進入文明,并站上中國的歷史舞臺。支持他如此苦心孤詣、百折不撓的背后力量,是其自幼養成的愛國主義精神;他能成為后人尊崇的民族英雄,并留下影響深遠的典范與資產,亦為其畢生所堅持及實踐的愛國主義精神。福建師范大學教授蘇振芳認為,鄭成功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鄭成功愛國主義精神在全球各地綿延傳承,影響廣泛,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聯系、溝通兩岸同胞骨肉情誼的精神紐帶,成為激勵兩岸民眾團結奮進的巨大精神力量。
永安市興賢鄭氏文化中心,對挖掘和研究鄭成功文化有著自己的見解。在當代社會,弘揚民族英雄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民族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激勵民族奮發圖強的原動力。通過弘揚民族英雄精神,可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家族、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們認為,挖掘和研究鄭成功文化不僅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推動兩岸人民的認祖歸宗,增進兩岸人民的歷史文化認同。通過深入挖掘和研究鄭成功文化,帶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在挖掘和研究鄭成功文化的過程中,永安市興賢坊還積極探索、創新方式方法,他們通過組織編寫相關書籍、制作宣傳片、舉辦展覽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鄭成功文化,還倡導、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線上宣傳和推廣活動,擴大鄭成功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
在永安市興賢坊的興賢祠的照壁上,有一幅“家國天下,天下國家”的對聯,據永安興賢鄭氏文化中心負責人介紹,他們不但要把興賢坊建成研究和弘揚鄭成功文化的陣地與窗口,還要把它建成兩岸百姓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希望對新時代家國文化的重塑和再造進行有益的探索,為“兩岸一家親”的家國文化認同,搭建一座和平的文化橋梁。
責任編輯:趙睿
- 永安:林下種茯苓點“綠”成“金”2023-11-02
- 福建永安天寶巖保護區發現金黃竹蓀2023-10-16
- 永安:秋水盈盈白鷺飛 讓人流連忘返2023-10-12
- 總投資約75億元 永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穩步推進2023-09-05
- “春日精靈”黃頭鹡鸰現身福建永安2023-04-19
- 永安:產業為媒 賦能鄉村振興內生動力2023-04-14
- 永安市打破城鄉校際壁壘 城鄉教育手拉手一起走2023-04-13
- 超颯!三明首支女子騎警隊2023-03-10
- 三明永安市:從“四好”走向“公路+”2023-02-20
- 永安:加快拓展海外銷售市場 汽車園里產銷兩旺2023-02-06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全國首張林業生物資產票據在三明首發2023-1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