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31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魏興谷 洪智敏)去年9月,“永安貢雞”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認定。永安市貢川鎮充分擦亮地標產品這塊金字招牌,以“永安貢雞”為龍頭,加快培育更多“貢”字號特色農產品,努力實現特色產品向知名品牌轉變,加強村企銀合作,力爭賣出“好農貨”。
今年,貢川鎮出欄“永安貢雞”1000萬羽,俏銷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產值7億多元。“永安貢雞”成為農民致富和老區發展的一大產業。“永安貢雞”何以致富一方?筆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養殖貢雞忙增收
“進入夏季,要隨時注意調節好雞舍溫度。”“放入果園散養后,要每天觀察雞的進食情況。”5月29日,走進貢川鎮紅安村村民鄧善朝的“永安貢雞”養殖基地,貢川鎮畜牧站工作人員正在對雞苗的飼養進行指導。
“這批雞苗再過兩個月就可以放到果園里散養了。”鄧善朝說,他的養殖基地一年養1萬多羽貢雞,分三四批次銷售,年產值達70余萬元。
據了解,“永安貢雞”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養殖歷史,相傳曾被奉為朝廷貢品,以其品質、風味獨特而著名。“永安貢雞”大都以山地、果園、竹林放養為主,主要以天然蟲草、五谷雜糧為食物,其肉味鮮美,溫中益氣,是食補兼優的藥膳名饌,被消費者稱為“山區燕窩”。2000年,貢川鎮因飼養“永安貢雞”取得突出成效,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貢雞第一鎮”的榮譽稱號;2022年,“永安貢雞”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在紅安村,像鄧善朝這樣養“永安貢雞”的村民有十幾戶。近年來,貢川鎮深耕林下經濟,發揮黨員致富示范基地和致富帶頭人作用,帶動村民利用現有山場發展林下養殖,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養殖行列,全鎮貢雞養殖規模持續壯大。
貢川鎮還不斷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村集體提供土地和資金,合作社實施“四統一”,即統一供應雞苗、統一養殖流程、統一疫苗防治、統一產品銷售,不僅激發農戶積極性,還解決了本地人就業問題,推動貢雞產業做大做強。
加快培育“貢”字號特色農產品
隨著“永安貢雞”逐漸出圈,貢川鎮以發展貢雞產業為引領,通過打響品牌,加快培育更多“貢”字號特色農產品。貢川鎮加大對筍干等產業扶持力度,擴大巖下沃柑、龍大臍橙、高山蔬菜種植規模,加快農文旅融合,舉辦名特優產品直播展銷會,努力打響貢席、貢筍、貢果等“貢”字號特色品牌。
在貢川鎮,村企銀合作推出“跨界搭臺,異業聯盟”新模式,以“金融+非金融”服務,融入即時零售、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的“厝邊好農貨·福農驛站”,并與永安城區37家兔喜快遞門店開展戰略合作,拓寬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構建“新農主體+村集體+金融”銷售模式。
“我們在進行實地考察、樣品檢測、價格洽談等流程后,發布產品信息,居民接單后,就可以按提貨時間拿到產品。”兔喜快遞永安奧體國際門店負責人江鑫說,“我們每個門店都建有微信群,剛接手‘永安貢雞’銷售時,短短兩天就銷售128只,銷售金額9984元。隨著覆蓋面進一步拓展,‘貢’字品牌的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量水漲船高。”
“我們為村集體成立的貢鑫農產品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次性授信30萬元,用于‘貢’字號農產品的品牌包裝、產品推廣等方面。”永安農商銀行貢川支行負責人葉援斌說,“我們還發揮業務優勢,對合作社進行專業財務指導,幫助完善規章制度、規范利益分配,推動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
在推廣“貢”字號農產品的進程中,離不開福建省海峽科化有限公司的國企擔當。貢川鎮集鳳村是海峽科化的掛包聯系村,公司每年設立100萬元滾動資金,用于支持掛包村的陣地建設、項目引進、產業扶持等。
“‘永安貢雞’名聲在外,但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品深加工方面還大為可為。”永安市貢川鎮黨委書記朱旭輝說,“我們希望通過海峽科化的助力,促進上下游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不斷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貢’品全產業鏈條,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鄭成功祖地永安青水鄉:循跡畬鄉“成功”路 2024-05-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