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17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 通訊員 徐爾文)開春后,三明市各地的田間地頭已然熱鬧起來。春節的余韻還在空氣中彌漫,農戶卻已迎著早春的微風,投身到春耕備耕之中。農技人員也搶抓農時,紛紛深入生產一線,為農戶送上科技“錦囊”,助力豐產增收。
“近期得及時補水,按照這個土壤的肥力,補肥量也得把控好,還要嚴防病蟲害,千萬不能馬虎。”在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的一處農田里,農技人員陳克武仔細查看土壤情況后,耐心叮囑著,身旁的農戶張靈不住點頭。
36歲的張靈,6年前告別了廈門的工廠流水線,和妻子回到老家,當起了新農人。“回家種地,收入不比打工少,還能照顧老人小孩,挺好的!”談及返鄉的選擇,張靈的臉上洋溢著滿足。
這幾年,農業機械化讓張靈的種田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植保無人機、插秧機、收割機等現代化設備,在他的農田里大顯身手,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這可是我的得力助手,我一個人就能操作,澆水效率是以前人工的8倍!”張靈指著一臺水肥一體機說道。
去年,張靈和妻子靠著44畝煙葉和30畝煙后稻,收入20多萬元。
如今,越來越多像張靈這樣的年輕人回鄉,讓曾經的荒地重煥生機。
在永安市安砂鎮涼坑村,農技人員林興志穿梭在田壟間,與農戶們熱切交談。“今年打算種多少畝煙葉?稻子的品種選好了嗎?”他詳細詢問著種植計劃,指導推廣煙稻輪作模式。
“兩種作物輪番種,病蟲害少了,土壤也更肥沃,產量、品質都能提升。”林興志耐心解釋道,“稻子收完到種煙前,這兩個多月,可以種點蘿卜、芥菜等短周期的蔬菜,又能多一筆收入。”
種植戶陳永長笑著接過話:“有你們指導,我們心里踏實,相信今年又是豐收年!”
眼下,三明全市11個縣(市、區)的700余名農技人員都活躍在田間,用專業知識和技術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力量,與農民一同奏響春耕的奮進樂章。
責任編輯:趙睿
- 三明新材料企業新年訂單飄紅2025-02-11
- 新春走基層|千年古村落里的新春“盛事”2025-02-05
- 三明首批“生態型·福林票”迎分紅2025-01-23
- 福建三明:兩岸“鄉”融勢頭足2025-01-20
- 三明市舉辦“樂購三明?旺市大集”2025年新春年貨節2025-01-20
- 報告!在福建三明的冬天找到了“彩虹樹”!2025-01-09
- 第四屆舊石器考古公眾體驗周在三明啟動2025-01-02
- 金融助力共筑沙縣小吃業主致富夢2024-12-31
- 郵儲銀行永安市支行組織開展零錢包服務宣傳2024-12-31
- 郵儲銀行三明市三元區支行:護住錢袋子 穩住幸福根2024-12-31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這個婚姻登記點成了網紅打卡點2025-02-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