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日前安排外交官員訪華,帶來首相特雷莎·梅寫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的信函。梅在信中表示,她期待出席9月在中國杭州舉行的G20峰會,英方支持中方成功舉辦峰會,期待加強與中方在經貿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此前,梅突然決定暫停有中資參與的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給一度熱絡的中英“黃金十年”關系帶來變數。這次英首相致信中國領導人受到輿論的密集關注,各方對于中英關系的下一步走向看法不同。
關于這封信的消息最初是由美國彭博新聞社披露的。彭博社16日稱,正在北京訪問的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沙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時透露,梅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致信,表達了“英方高度重視英中合作,視中國為全球重要戰略伙伴”的重要信息。王毅表示,中方愿與英國新政府一道努力,堅持雙方確定的兩國關系大方向,進一步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繼續向前發展。
英國首相致信中國領導人以及沙馬的訪華,受到媒體的密集關注。英國《每日電訊報》稱,沙馬會見中國外長王毅之前,形容兩國關系“強大且不斷發展壯大,造福于我們兩國”。他說,英國的商業是開放的,是國際投資者青睞的投資地,包括中國。
彭博社稱,英國新政府的對華表態正值兩國“黃金時代”面臨日益增多的不確定性之際。梅上月決定重審有中資參與的240億美元欣克利角核電建設項目,讓投資方中國和法國錯愕。香港《南華早報》17日稱,中國曾形容該核電站項目為中英關系踏入黃金時代的“旗艦項目”。對于梅暫停核電項目,英國國內的質疑聲不小。英中貿易協會表示,英國企業不應懼怕在中國開展業務,中國是“英國企業巨大的潛在市場,也是急需投資的一個來源”。
面對新政府的決定可能給英中關系帶來的變數,英國《太陽報》17日稱,“不要驚慌,梅已經火速向中國增信釋疑了”。英國影子國際貿易大臣加德納對梅的最新舉動表示,“政府在這個時候加快應對由擱置核電項目帶來的外交失敗,無疑是正確的。不過,他們未能采取恰當的措施處理國家安全擔憂,以確保不危及未來的貿易伙伴。”
在媒體看來,梅政府無意因暫停核電項目令中英關系惡化。路透社稱,面對中國的困惑和憤怒,梅正在向北京伸出“橄欖枝”。英國《金融時報》17日報道說,從致信內容來看,梅期待下月訪華的安排能穩住英中關系,同時推動更強有力的經貿往來。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說,梅此舉試圖“安撫中國”,緩和兩國緊張關系。
“英國首相應學學默克爾對華之道。”英國《金融時報》17日以此為題建議稱,梅正在對從前任手中接過的中英關系“重新定調”,這位英國首相應該把目光投向英吉利海峽對岸,看看德國總理默克爾所采取的對華策略。暫停核電項目的決定也許給這位英國首相提供了一個機會,能夠更加冷靜地審視英中關系,并像默克爾一樣,以更好地平衡“務實和原則的關系”,重新調整英中關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首相派高級外交官訪華并轉達給中國領導人的信函,是典型的“英式外交”手法,即在某個關鍵節點通過給高層信件或其他形式的溝通來扭轉對雙方關系不利的氛圍。在G20峰會舉行之前,梅此舉是對中國表達出一種愿意加強雙邊關系的意愿。梅此前可能并沒有深入考慮暫停欣克利角核電站給中英關系帶來的重要影響。實際上,從英國目前所處的環境來看,英國完全沒有和中國搞壞關系的任何理由。馮仲平說,英國脫歐后,需要重新定位與歐盟、歐洲其他國家的關系,對美國的關系也需要重新調整,其目標是讓美國繼續認可其重要性不輸以前。此外,英國更需要發展與新興經濟體,特別是與中國的全方位關系,以提升其脫歐后可能下降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郭孝偉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責任編輯:周冬
- 日本企業史上最大污點:東芝屈辱賣身沒法直視2017-04-15
- 臺媒:蔡英文拿荊棘當橄欖枝 兩岸恐變“熱對抗”2017-03-12
- 核電風電水電供應增多 福州一次能源發電量占比首過半2017-02-20
- 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核電國:裝機量暴增兩倍!2017-02-01
- 入秋限電危機 臺灣島內工商業界呼吁核電持續延役2016-10-19
- 英國首相首提中英“黃金時代” 英媒盼推核電項目2016-09-05
- 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吃一頓飯,要花多少錢?2016-09-03
- 英超升班馬拋橄欖枝 租阿森納后衛錢伯斯一年2016-08-29
- 法國電力集團高層:中法合作建設英國核電項目有益于英國2016-08-28
- 柳州市一發廊煤氣爆燃4人傷 沖擊波推倒兩面墻 2016-08-2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特朗普對朝政策曝光 最大限度施壓 特朗普不引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