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國際在線專稿:“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中國人“有房才有家”的思想影響到了一代又一代人,房子成了“家”的外化。所以,在中國,“房子”是許多年輕人的剛性需求。

      然而,對于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要想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簡直“難于上青天”。買房成了無數在大城市打拼的中國年輕人心中不可觸碰的痛。

      事實上,買房不僅在中國是個問題,在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甚至西方發達國家也是如此。這些國家的年輕人為了有個房子住,也為了節約生活成本,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辦法。

      各國年輕人買房壓力大比拼

      說到買房的壓力,可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國家的情況各不相同。小編先來比較一下各國年輕人的買房壓力指數。

      ◎ 中國:年輕人買房主要靠父母

      在中國,年薪50萬不能大富大貴,也能小富躋身中產了吧,買套房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可是這個收入水平,在北京未來3年房地產市場近乎處于供需1:8的情況下——買不到!在上海500萬購房門檻下——不好買!而年薪低于50萬的——買不起!

      加上上海等一線城市商品房住宅全面高端化、房屋購買主力年輕化、年薪50萬不是遍地都是,年輕人想買房只能默默地向父母伸手要錢。

      有數據統計顯示,現在中國買房的年輕人多是出生于1987—1995年之間的這批人,他們工作時間不長,而且面臨著結婚、成家,住房消費就成了他們最大的也是壓力最重的支出,因此,大多數中國的年輕人買房或多或少都要靠父母補貼。

      ◎ 韓國:租房還是買房,這是個問題

      與中國相鄰的韓國,不僅地域文化有淵源,連對待房產的態度也相似,韓國的年輕人光靠自己打拼同樣很難買的起房,很多年輕人都為住房而苦惱,常常為到底是租房子住還是貸款買房子而感到兩難。

      據統計,韓國的房價也高得讓年輕人難以負擔,首爾江南區的房價每平方米已經突破六七萬元,對于剛工作沒多久的年輕人來說壓力確實不小,韓國年輕人想買房大多也要依靠父母資助,若是家里兄弟多,婚娶需要男方買房,父母積蓄又不夠時,就只能選擇租房。

      ◎ 加拿大:房貸+物產稅讓人不堪重負

      對加拿大的年輕人來說,買房也是一件苦逼的事。據了解,加拿大有20%的家庭必須用其稅前收入的30%支付房貸,年輕人更慘,他們1/3到1/2的工資都會被拿來還房貸。

      而且,隨著利率水平的浮動,加拿大年輕人的還貸壓力越來越大,這也造成了除非特例在大中型商業銀行幾乎找不到首付低于20%、還貸期超過40年的房貸。

      更愁苦的是,在加拿大,產權是永久性的,購房者每年需繳納0.5%~1%的物產稅,如果房子的總價是60萬美元,那么一般要交5000美元/年的房產稅。按貸款期限70年、利息3%算,也要交100多萬美元的稅。

      英國:年輕人買房同樣得“啃老”

      英國年輕人買房通常也需要“啃老”。最近幾年,英國的房價年漲幅達到10%,放貸標準也收緊了,銀行要求購房者繳納更多首付。

      據英國抵押貸款機構訪問20-45歲人士的一項調查顯示,63%的購房者從父母那里尋求了資金幫助。27%的受訪者的父母表示,曾經動用儲蓄幫助孩子買房,10%的受訪者則提前把財產給了孩子。

      ◎ 日本:年輕人買房壓力小

      作為中國鄰國的日本,年輕人買房的壓力相對小很多。日本年輕人很少依靠父母的經濟援助買房,也沒有為了結婚而必須買房的觀念,因此大多數日本年輕人并不急著買房。

      為了有個房子住,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也是拼了!

      其實,日本買房的負擔也不大, 年輕人一般大概用不到1/5的收入就能供一套150平米的土地,樓上樓下120平米左右的小樓,也就是說,日本年輕人想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并不難。

      即使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不買房,也完全可以租房住,因為日本的租金水平已經穩定了很多年,法律也保護租房者的利益,房東單方面提出漲房租“不給就滾”的事情基本不會發生。

      如果負擔不起租金,還可以申請租金和其他成本(給房東的禮金押金等等)相對便宜的公營住宅。

      ◎ 新加坡:購買組屋可享政府補貼

      同樣作為亞洲國家的新加坡,那里的年輕人最幸福了。

      為了有個房子住,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也是拼了!

      新加坡的年輕人大多數購買組屋,新加坡政府是組屋的唯一出售者,掌控了組屋的定價權,對于低收入家庭購買組屋,政府會根據具體情況最高給予4萬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合4.8元人民幣)的補貼。另外,年輕人買新的組屋跟父母做鄰居,政府補貼1萬新加坡元。

      有了這些補貼,買個30萬新幣左右的組屋,首付基本就沒問題了,三十年貸款,月供使用公積金就可以。也就是說,新加坡年輕人只要有正當工作,買房甚至可以不用掏一分錢!

      對于新加坡的年輕人來說,購買組屋是一本萬利的事,組屋一手價格每年上漲10%左右,二手轉售的價格波動則更大些,所以新加坡年輕人都想盡快買一套自己的組屋,住幾年后賣掉,賺上一筆。

      國外年輕人如何解決住房難?

      為了有個屬于自己的家,中國年輕人可謂是拼了命地工作,拼了命地借錢,實在沒錢就只好放下面子,選擇蝸居。而在國外,年輕人為了房子也是拼了,有的盡一切可能攢錢湊房貸,有的為買房改變了生活方式。

      ◎ 為攢首付住進監獄

      來自英國的克里斯多夫·格哈特在他33歲那年干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他住進了附近的監獄。

      為了有個房子住,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也是拼了!

      為了湊夠買房的首付款,克里斯多夫·格哈特選擇住在監獄里。

      如今已經50歲的格哈特回憶道:“監獄當時有一個‘學士營房’。每月只要25美元便可住進那個跟大學宿舍類似的大樓。樓下的大廳里有洗手間、健身器和共用的電視及壁爐。這確實很簡陋,但每月的房租和水電費只要25美元。”

      英國BBC報道,18個月后,格哈特攢下了一大筆首付款。接著他又在監獄里住了6個多月,同時加緊裝修自己新買的房子。通過這種方法省錢,他只用了不到5年就擁有了那套公寓的全部產權。

      根據英國網絡銀行Halifax的報告,隨著房價上漲,該國無房者大約需要5.5年的時間才能攢夠買房首付,高于2015年的5.35年。首次購房者平均支付的首付款為32927英鎊,也比一年前增加了13%。

      ◎ 為省房租搬到落后街區

      很多人為了買房選擇改變生活策略,這的確有效,但卻有可能降低了生活質量。

      為了有個房子住,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也是拼了!

      倫敦是眾多房價高的城市之一,迫使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通過極端方式攢錢買房。

      2009年,喬治娜·凱尼恩和她的丈夫受夠了租房的生活,但他們買不起倫敦的公寓。當時就職于英國政府的凱尼恩表示,如果只能賺到英國的平均工資,根本存不夠錢。

      因此,為了攢夠買房的首付款,他們搬到了一套寄宿公寓,房租比之前降低了一半多。回想起那段經歷,凱尼恩不禁感慨道:屋子有一個窗戶可以看到人行道下面的排水管,還有一個供兩層樓共用的廁所,而他們似乎一年到頭都在不停地感冒。

      那是一段絕望而壓抑的經歷,但付出終于獲得了回報:短短一年,他們就攢夠了在倫敦買一套小房子的首付款。

      美國科羅拉多Atlas房地產集團聯合創始人詹森·謝珀德卻認為,大幅改變生活方式——例如通過搬到較為破敗的地區來節省一年的房租——雖然可以起到效果,但也蘊含著其他風險,“人們可能不會出門,而是選擇待在家里看電視。這有的時候會讓人陷入負面漩渦。”

      跟朋友一起合伙買房

      面對火熱不減的樓市,加拿大的年輕人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一些人選擇繼續租房,而另一些人則另辟蹊徑:干脆,找朋友一起合買房子!

      為了有個房子住,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也是拼了!

      比如,溫哥華有個名叫Riley Louie的年輕人,就和好兄弟一起,在溫市的Commercial Drive附近合買了一套價值54萬加元的兩室公寓。

      剛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的Riley表示,當他知道自己依然能申請房貸時就決定這么做了:“溫哥華的樓市嘛,你懂的,所以與其自己負擔一室的公寓,還不如找人一起分擔兩室來得劃算。”當然,事關買賣,兄弟感情再好也得分清楚。

      Riley就和朋友共同起草了一份合同來保障雙方權益:如果雙方任何一人想賣掉自己那一半,那么另外一人可以自行或者找人買下。“雖然我們都沒有打算坑對方,不過還是謹慎為好。”

      每天打飛的上下班

      有的人選擇苦苦掙扎,而有的人則想出了“奇招”。一名叫Sam Cookney的英國男子,因為覺得在倫敦居住花費太高,選擇了另一種折騰的生活方式——住在巴塞羅那,坐飛機去倫敦上班。

      結果一年下來,他在巴薩羅那住兩居室的錢加上從巴塞羅那往返倫敦的費用與在倫敦租一個一居室的花費相差無幾,還略微便宜一些!

      為了有個房子住,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也是拼了!

      Sam每天從巴塞羅那坐飛機到倫敦上班。

      Sam每天從巴塞羅那飛到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的價格約24英鎊,從倫敦機場到辦公室以及從巴塞羅那機場到家的價格,每天的費用大致為20英鎊。

      Sam的工作是每周4天在公司一天在家,一個月四周的話,他每個月的交通費大概為700英鎊。

      他在巴塞羅那看中的房子的租金大約為500英鎊一個月,這么算下來,按照這種方法一個月的生活費為1200英鎊。比在倫敦住宿已經便宜了300鎊,而且這還沒算在倫敦的交通費。

      ◎住在船上以河為家

      據英國《衛報》報道,隨著倫敦房價飆升,越來越多不愿承受租房壓力的年輕人將視線轉向水面,開始了獨特而新鮮的船居生活。

      為了有個房子住,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也是拼了!

      不堪承受高房價,不少人選擇在船上“蝸居”。

      10年前,19歲的蘇珊·斯米利來到倫敦求學,在布萊頓大學學習藝術。她想過買房,但對唯一能買得起的潮濕的地下室公寓毫無興趣。這時,住在碼頭的“船民”吸引了她。于是,她買了一艘經典的雙桅縱帆船,把它停泊在泰晤士河上,并把家搬到了船上。

      根據英國維護河流的非營利組織“Canaland River Trust”的數據,在過去4年里,生活在船上的人數增加了50%以上。今年3月,倫敦河道上有3255艘窄船,其中約2/3永久性地停靠在小碼頭邊。

      很多人認為,住在船上是既省錢又有趣的生活方式。但“Canaland River Trust”提醒,在水面生活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隱性開支和諸多困難,一定得慎重考慮。

      責任編輯:劉微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娇小性xxxx色|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精华| 亚洲三级高清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