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 新華社發
苦衷
日本的網絡上有一種說法,稱美國人評價說,日本人要搞兩棲戰部隊,已經具備了80%的硬件,但軟件部分只有20%。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要搞奪島這樣的戰斗,日本現在手里的家伙什兒已經基本齊備,既有兩棲攻擊艦、直升機航母,又有氣墊船、各類直升機以及即將全面裝備的兩棲裝甲車,硬件是差不多的;
但是,日本畢竟在戰后從未搞過兩棲戰部隊,即使在二戰期間,舊日本海軍的陸戰隊也從未真正打過一場像樣的登陸戰或奪島戰,反而是舊日本陸軍在太平洋上對“守島”一事還有點兒經驗(防御作戰以及全軍“玉碎”的經驗)。所以,關于兩棲戰部隊的“know how”的問題,日方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少不了也會請美軍“多多指教”。
日本之所以要加快組建自身兩棲戰部隊,還有一重不得不說的苦衷,那正是美國在奪島問題上的“甩鍋”。
2010年以后,釣魚島問題逐漸升溫。在對抗中國日益“力不從心”的窘境下,日方反復要求美方表態,希望美國的介入能夠幫助遏制中國。
但我們都知道,作為老牌外交強國,美國在對外條約中往往都要為自己留出最大的解釋空間,以及盡可能充分的“靈活性”。而且,在美日同盟里,雙方既有相互利用的一面,其實也有相互防范的一面。對美國而言,防止被盟國卷入意外沖突,是“管理”同盟關系的重要工作。
因此,美國就展示了一下外交技能——2015年,美日兩國修改了《美日防衛合作指針》。這份文件是美日同盟對于軍事分工和戰時行動的指導文件,也就是決定“戰時怎么打”的文件。
應日方要求,2015年版《指針》的“地面戰”條目下,新增了“島嶼作戰”的內容,其中關于美日兩國分工是這么說的——
“對于包括島嶼在內的地面攻擊,以自衛隊為主體實施作戰。在有必要時,由自衛隊實施奪回島嶼的作戰。為此,自衛隊將實施但不限于實施下列行動:阻止對方登陸、水陸兩棲作戰及迅速展開部隊等。美軍將為支援(support)和補充(supplement)自衛隊而實施作戰。”
這段話說得很清楚:所謂“守島”或者“奪島”作戰,是由自衛隊承擔,美方負責的是“支援”和“補充”。
換成普通人的語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奪島你來,我會默默支持你的。
至于怎么支持呢?“支援”和“補充”。
這兩個詞的學問可就大了。以“支援”為例,在美軍的軍語下,火力支援可以算作“支援”,但“隔岸觀火”式的情報支援也可以算是“支援”——我方向貴方提供了對方軍隊的行動情報,已經是很重要的支援了,您也不能否認,對吧?
而在“補充”方面,補充裝備、彈藥、燃料或是日常物資,也無疑有明顯差異。
可以說,美軍究竟采取哪一種“支援”或“補充”,對日本而言可謂有天壤之別。
但美軍具體會如何做呢?這就全看美國屆時的“相機行事”。這正是美國外交的特點:既體現態度,但又不讓自己被不必要的義務所束縛。
話說回來,即使是日本經常強調的《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也同樣存在類似的空間。
該條款規定:“在日本國施政之領土發生的對締約任何一方的攻擊,都被締約國視為危及本國和平與安全之行為,締約國將根據本國憲法規定及程序,采取行動應對共同危險。”
但是,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七款,宣戰權在國會而非總統手中。雖然總統可以調動軍隊,但其在發動或參加戰爭時,需經過國會授權。這既可以視為美國國內的政治設計,也可以視為對外交條約義務的“緩沖地帶”。美國是否會為日本“保衛”釣魚島,并非如日本有些人說的那樣“斬釘截鐵”,而是存在著一個不確定的模糊地帶。
面對這樣的“老大”,日本自然也不能多說什么,畢竟領導有個態度,總比沒有態度強。于是,日本只好自己拉開架勢,準備大干一場。
面對這樣的日本,中國恐怕也沒什么太多可說的。還是那句老話,練好內功,丟掉幻想,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劉微
- 天生棕發被迫染黑 日本18歲高中生起訴學校引熱議2017-11-14
- 日韓竟為這事互懟2017-11-10
- 韓研究院統計:七成韓流游客來自日本 女性占近九成2017-11-09
- G20峰會將首次在日本召開 愛知縣申請成為舉辦地2017-11-08
- 釣魚島是中國的!這個日本老人家里,藏著外務省最討厭的地圖!2017-11-07
- 日本分尸案嫌疑人白石隆浩被捕 1名受害者身份確定其余8人有線索2017-11-07
- 朝鮮最新消息 朝鮮否認“核試驗場坍塌,致200多人死亡”報道2017-11-03
- 涉嫌走私10只水獺 日本女大學生被泰國警方逮捕2017-11-02
- 日本企業獎勵戒煙 不抽煙可獲額外6天帶薪休假2017-11-02
- 日本首次在野外試驗田收獲轉基因水稻 收獲的水稻只用于研究 2017-11-0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加夫婦42輛校車建“諾亞方舟” 作為核輻避難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