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你的要求也太低了
“8歲時,我在上海第一次讀到了《西游記》,那時候也讀過《紅樓夢》,黛玉的《葬花詞》和《秋窗風雨夕》我少年時代都能背下來”。楊潔的父親是革命烈士楊伯愷,小時候,父親要求她讀革命書籍,不許她看小說。楊潔的書桌和爸爸的書桌是對著的,爸爸埋頭寫作時,她就偷偷拉開抽屜,看里面藏著的自己喜歡的小說。爸爸一抬頭,她就趕緊把抽屜推進去。就這樣,楊潔讀完了四大名著,還不時為林黛玉落淚。當記者問她,如果可以選擇,她愿意當《紅樓夢》的導演還是《西游記》的導演?她說,“如果讓我挑我肯定挑《紅樓夢》,不過當時能拍電視劇我就很滿足了。”
當時,電視劇還是新生事物,還是戲曲導演的楊潔向電視臺的文藝部主任提出想拍攝電視劇的想法時,領導說,“你想拍電視劇?還是讓那些學過電影戲劇的導演去拍吧!”從小,父親不讓楊潔上學,只許在家里由他來教育。楊潔沒有上正規專業學院的資歷,但是她自學完成了電影學院的教材,并且有著20多年的電視文藝工作從業經驗。機會還是來了。1981年11月,副臺長洪民生交給了她一個重任:“楊潔,要是讓你把《西游記》拍成電視劇,你敢不敢接?”
盡管感到非常意外,也知道任務的艱巨,楊潔還是接下了這個擔子。當時日本已經拍出了《西游記》,當領導說只要比日本拍得好就行了。楊潔說,“領導,你的要求也太低了!”
拍攝《西游記》,楊潔感到最為棘手的,還是特技部分的處理,“當時的制作方法土得掉渣,現在所有的技術在當時都沒有。”
爭來爭去,最后還得服從導演
“她應該算是一位嚴厲的導演。六年時間,劇組里這么多人,這么多戲,她要是不嚴厲,怎么能當好‘家’呢?”王崇秋這樣評價作為導演的楊潔。但是作為丈夫,他還是要為楊潔說幾句公道話,“拍攝《西游記》,劇組走遍了全國的名山大川。那時候沒有現在這么多旅游開發,有的地方連招待所都沒有。到青城山拍攝時,我們住在古常道觀,老鼠特別多,大家每天被老鼠鬧得厲害,白天還交換打老鼠的經驗。劇組住在農場時,大家就睡大通鋪。”盡管如此,還有人向領導反映說《西游記》劇組借機到處旅游,“我們到處采景的目的,是要把中國的名山大川和《西游記》的故事情景交融在一起。”
王崇秋回憶說,當時有一個同事以為劇組就是到處玩,主動請纓到劇組負責燈光照明工作,結果跟了一兩天就吃不消打退堂鼓了。
在劇組里,和楊潔爭論最多的人就是王崇秋,有時候甚至爭得面紅耳赤。那最后怎么辦呢?“爭來爭去,最后還得服從導演”,說到這里,王崇秋哈哈大笑。聽到這里,楊潔接過電話說,“我有時候是比較嚴厲。做了的決定是說一不二。爭起來都是他沒理,有理不會爭。老王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我都會接受。如果他的意見和我整體思路有矛盾,我就會不同意,他最后還得服從我。”
在劇組攝像師要聽導演的,那在家里該聽誰的呢?“在家里還是聽她的,咱是干活的、服從的,沒辦法、沒辦法。”王崇秋大笑著連聲說。
沒有什么卿卿我我值得寫的
六年的時間,《西游記》劇組沒有一個假日,為了安撫大家,楊潔將劇組像一個家庭那樣經營。給大家過生日,邀請家屬一起過節。休息時,也盡量安排大家玩得高興。劇組的行李裝了七八輛車,每次轉點,包括楊潔在內,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要自己裝車、卸車。“那時候人的精神狀態非常好,對事業是一種執著的追求。不像現在的演員,出門動輒有助理、保鏢。讓現在的演員在一個劇組待六年也是不可想象的。”王崇秋說。
當時計劃經濟的形態依然很重,財務支出還得一一打報告,并且還有制片主任的掣肘。楊潔和先后幾個制片主任都發生過矛盾。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楊潔堅持從拍戲的要求和藝術質量出發,不能因為省錢而損害藝術質量。而對方的意見常常是相反的,“禍起觀音院”里的火燒場面,著火的寺院必須用特制的模型來拍,制片主任卻主張用紙來扎。吵來吵去,領導最后拍板,讓楊潔兼任制片人,領導制片主任。中國第一個制片人就這樣誕生了。
經濟上的困難隨處可見。王崇秋說,南方找不到白馬,最初為唐僧找到的白龍馬是一匹紅馬,將毛刷白,一下雨,馬上的毛就紅一塊白一塊的。后來他們打聽到湖南湖北交界的地方有一匹白馬,“找來一看,特別小,個頭和一頭驢差不多。唐僧騎上去,腳都快到地上了,騎這匹馬的時候只能拍遠景。”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書中,楊潔寫到王崇秋時,和其他工作人員沒有什么區別,甚至也讀不出特別的感情的成分,“大家在一起工作,沒有什么卿卿我我值得寫的。”楊潔說。
女兒丫丫化妝技術是在劇組學的
楊潔夫婦有3個女兒一個兒子。三個孩子目前都在國外,只有小女兒丫丫留在他們身邊。和母親的經歷很相似,丫丫15歲就不上學了,一直由父母來教育。“丫丫現在是小有名氣的化妝師,和很多腕都合作過。”楊潔笑著說。
丫丫的化妝技術是在《西游記》劇組學的。
楊潔夫婦拍攝《西游記》時,出生于1970年的丫丫只有12歲。長期在外地拍攝,即使在北京,也是忙碌不堪,經常不能回家。丫丫的學習和生活無人照顧。丫丫時常餓著肚子上學,同學們有的知道她沒有飯吃,經常給她帶點,或者把自己的飯省點給她吃,有時,她根本就吃不上飯。楊潔當時也找朋友照顧丫丫,但是大家都有工作,丫丫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當時,丫丫還經常頭疼,一疼起來就非常劇烈。開始時是臉色蒼白、嘔吐,然后悶頭睡大半天才能好。在學校發病時,同學就把她送回家,可是在家里也沒人照顧。
最初,醫生按照癲癇病治療。治療了一段時間,丫丫反應開始遲緩。后來還是換了醫院,才知道丫丫根本不是癲癇病,而是神經性頭痛。醫生告訴楊潔,過去的藥再吃下去,會把孩子吃傻的。
然而,用錯了藥需要慢慢緩解,看病也耽誤了丫丫的學習,幾經考慮之后,楊潔給領導打了報告,說明了家庭情況,要求把丫丫帶在劇組。
“一年春節,當時主抓《西游記》的臺長到我家來,見了丫丫,說對不起,為了《西游記》影響你上學了。楊潔還開玩笑說,你怎么到家里來了,我正寫東西罵你呢。”王崇秋說。
《西游記》的拍攝對她的成長造成了一些影響,丫丫就沒有埋怨過爸爸媽媽嗎?
“她沒有。丫丫現在沒有固定的單位,但是一個劇組接一個劇組地跑,對現在的生活,她挺知足的,《西游記》續集她是主化妝。”王崇秋說。父母這么大的名氣,就沒有想辦法將女兒安排在電視臺嗎?“楊潔從來沒給電視臺領導提任何個人的問題。女兒沒有單位,可以自己奮斗。我現在是二級攝像師,很多沒有多少成績的已經是一級,我們沒時間到領導那里轉,這種現象我們看不上。而且一直在忙工作,根本顧不上這些。”
邁不過《西游記》這道坎
30年來,《西游記》常演不衰。不少演員似乎一直沒有走出這部戲。位于上海的六小齡童藝術館,有著各種關于孫悟空的收藏。六小齡童還稱自己要一生致力于“西游文化”。與此同時,演員們也大多面臨轉型難、突破難的問題。包括六小齡童在內,他們被大家記住的,基本還是《西游記》中的角色。
“齡童也不是一直都很看重孫悟空,拍完后,他也曾說想從猴子的影響中走出來,可是沒辦法,他逃不出去,孫悟空已經浸透到他血液里了。”楊潔笑著說,“有一段時間我也想把這種情結甩掉,可是六年的心血怎能忘懷呢?因為錢不夠,拍了25集后,只得甩掉了5集的故事。后來又增添了內容,拍了15個故事。起點太高、大家印象太深,盡管續集化妝、表演比以前有進步,觀眾依然喜歡前面的。”
在楊潔看來,《西游記》故事的最大弱點就是一直在降妖除怪,很容易雷同,“我最遺憾的是,《西游記》第一次沒有拍完整,弄成兩半截,如果當時有錢就好了。”
這些年,楊潔謝絕了很多媒體的采訪,“西游記劇組最值得說的,是那個時代電視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命精神。花絮講得太多,實在太重復了。”
談到演員轉型難的問題,楊潔說:“這些我就沒辦法了。30年來《西游記》不停地播,觀眾都接受了,演別的觀眾邁不過去這個坎。”這樣的問題在楊潔身上依然存在。盡管拍攝了不少作品,說到楊潔時,大家的第一反應還是《西游記》的導演。在國外,楊潔也時常會被大家認出來,“我拍的東西不太多。我不會搞關系,也不會找來錢。我也拍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知名度都沒有《西游記》高。我也邁不過去,沒辦法。”
拍完戲掙的那點錢都沒了
楊潔身體一直不好,24歲時得肺病動過大手術,切去了幾根肋骨。但是工作上,她一直很玩命,答應的事都要做好。有時候她一出去好幾個月,收拾行李箱子的事都落在王崇秋身上。“有一次,她一個人出去,行李箱子都丟了。在這方面她沒我細心。”說到這里,王崇秋的笑聲里有著小小的“得意”。
創作《敢問路在何方》時,楊潔也參照了不少王崇秋當時的日記。主要對照時間和地點。那具體的細節呢?“不用記,都在我腦子里呢。”楊潔說。
這些年,楊潔也在寫自傳,最初的名字是書名《風風雨雨80年》,楊潔開始只印了50本,送了最親近的幾個親戚朋友。后來出版社找上門來,要求出版。但是提出這個書名太俗了,需要修改。在劇組說一不二的楊潔聽從了出版社的建議,她透露,最晚明年年初,這本書就會出版了。也是她繼《敢問路在何方》后出版的第二本書。
不少人認為拍攝了《西游記》的楊潔肯定有不少錢。“導演當時也沒有多少錢,拍完戲我們在劇組掙的那點錢都沒了。很多外地演員到北京來,我們都請到家里吃飯。當然我們也很高興,都當一家人。”
楊潔甚至沒有為自己留下太多拍攝時的照片。“當時,我們有一個人專職拍照。后來他把我們25集的照片作為個人財產卷走了。我個人手上不多。很多珍貴的照片連底片都沒有了。”楊潔遺憾地說。
曾到西安找不到合適的大唐王宮
盡管一些電視節目為《西游記》劇組舉行了“20年再聚首”“30年再聚首”這樣的活動,但是劇組的人卻沒有自發在一起團聚過。“拍攝的時間太久遠了,烏雞國國王沒了、鐵扇公主沒了,沙和尚沒了……在的人也各有各的事,而且歲數也大了。”楊潔說。
“主要是位置也不同了,如果還在拍《西游記》可能還有號召力。”王崇秋補充道。
對于這些年《西游記》的翻拍,楊潔說,她沒有過分關注這些。“我看了張紀中版的《西游記》,六小齡童和他那段時間吵得很厲害。其實小說作者去世很多年,我沒權利去建議別人、干涉別人。100個導演拍出的《西游記》都是不一樣的。我唯一的看法是古典名著是文化精華,要慎重對待。你看國外拍《安娜卡列尼娜》、拍《簡愛》,恨不得原著的話都放在上面,不會亂改、亂加內容。”
《西游記》與西安有著不解之緣。當時劇組為什么沒有來西安拍攝呢?楊潔說,她最早到西安采景,但是哪怕大唐王宮都找不到合適的,最后還是選擇了紹興的禹王廟。拍《司馬遷》時,到過韓城,“我和老王以前在電視臺經常合作,拍《司馬遷》時他也來陜西了。”
看到楊潔脫離了《西游記》,大有不停說下去的樣子,王崇秋連連提醒“跑題了,跑題了。”
“我現在根本出不去。和你說話都要歇好幾回。心電圖都一塌糊涂。”楊潔輕輕嘆息。
責任編輯:劉微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配音演員陳阿喜去世 曾為《西游記》等名劇配音2020-08-28
- 初中生把西游記畫成81難通關圖怎么回事?哪里的初中生這么厲害!2020-08-18
- 閱文回應西游記獲吳承恩授權驚呆網友 閱文是如何獲吳承恩授權的2020-05-09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轟炸機被曝兜圈飛至南海上空怎么回事 路線2021-01-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