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5月13日發布公報說,剛果(金)政府日前報告該國暴發埃博拉疫情。截至13日已發現11例疑似病例,其中3人死亡,1名死者已被確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疫情發生在剛果(金)北部與中非共和國接壤的下韋萊省。首例疑似病例的患者是一名45歲男子,他于4月22日因典型的出血熱癥狀被出租車送往醫院后死亡。此后,運送這名男子的出租車司機和照顧這名男子的醫護人員也相繼因病離世。
世衛組織表示,新埃博拉疫情的流行程度尚不明朗,各方正進行大量調查和風險評估,結果將于隨后發布。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共造成超過1.1萬人死亡。
延伸閱讀:
埃博拉病毒 (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病毒)
同義詞 埃博拉一般指埃博拉病毒(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病毒)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后,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于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病學主詞條:埃博拉出血熱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熱(EBHF)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癥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艾滋病為3級,SARS為3級,級數越大防護越嚴格)。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熱點主詞條: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12月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衛生局研發的疫苗可實現高效防護埃博拉病毒。
責任編輯:劉微
- 維基解密:美中情局為隱瞞病毒來源 偽裝成卡巴斯基2017-11-10
- 比特幣危機!卡巴斯基實驗室發現一種偷竊虛擬貨幣的木馬病毒2017-11-03
- 不法分子假冒“校方通知”發“毒”郵 多人社交賬號被盜2017-10-30
- 勒索病毒最新消息 勒索病毒再襲歐洲多國 近200個目標遭到攻擊2017-10-26
- 艾滋病病毒攜帶者 吸煙比病毒本身更要命2017-09-20
- 剛果(布)總統薩蘇接受政府集體辭呈2017-08-18
- 宮頸癌疫苗今日起陸續配送至廈門各社區2017-08-15
- 名校畢業生研發病毒獲利 火球病毒感染后會劫持用戶瀏覽器2017-07-25
- 高材生研發病毒一年獲利8000萬 2.5億臺電腦感染2017-07-25
- 美國新生兒被親后夭折 醫生懷疑病毒通過親吻傳播2017-07-19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加夫婦42輛校車建“諾亞方舟” 作為核輻避難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