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今天六一兒童節,你牽掛那些困境中的孩子嗎?兒童節的由來。六一兒童節(又稱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是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的節日。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所以我們通常稱六一兒童節為國際兒童節。1950年3月30日,舊的4月4日兒童節被廢除。1951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定名。6月1日不但是六一國際兒童節,還是“世界牛奶日”。

      “六一”國際兒童節,是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的節日,至今已有92年的歷史。然而直到現在,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還有5億多兒童生活在戰爭與貧困之中,溫飽成問題,安全受威脅,上學機會渺茫……他們,可能并不知道兒童節的存在,但我們,絕不應遺忘他們

      離鄉背井的兒童難民,苦尋安全的彼岸——

      失去童年,也將失去未來

      本報記者 任彥

      今天六一兒童節,你牽掛那些困境中的孩子嗎?兒童節的由來

      對生活在難民營里的大多數孩子來說,6月1日這一天與平時沒有什么不同,他們依然生活在極度恐懼之中,隨時有失去生命的危險。國家動蕩,戰亂不止,小小年紀的他們便被迫踏上一條逃生之路,可究竟哪里才是安全的彼岸?

      在希臘萊斯沃斯島的一個難民營里,一名小女孩兩手抓著鐵絲網,絕望地望著外面。據歐洲新聞臺報道,這名10歲的小女孩名叫蘇珊娜,來自敘利亞,在這里已有兩個月了。前不久,她因無法忍受性侵而割腕自殺,幸好被及時發現。但她精神有些失常,一天到晚抓著鐵絲網不放。

      看著這樣凄慘的畫面,不由想到了以前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看到的難民兒童。那是2015年9月的一個雨天,正值難民潮涌向歐洲最為洶涌的時候。在一個火車站的地下通道,臨時搭建的簡易帳篷幾乎占據了每一個角落。由于帳篷太小,大人們的腳露在外面,一動不動,任由雨水從腳底流過。一些小孩撩開帳篷,探頭向外望著,眼睛里滿是惶恐。

      當時12歲的菲拉斯渾身蜷縮著坐在一塊破布片上,他對本報記者說,他來自敘利亞阿勒頗,為躲避戰亂,他們一家6口人踏上求生之路。在從土耳其到希臘海島的途中船只傾覆,兩個姐姐葬身愛琴海,他和家人被希臘海岸警衛隊及時救起。在從塞爾維亞到匈牙利的邊境口岸,他和家人被洶涌的難民潮沖散,只好一個人繼續前行。

      菲拉斯也曾有過金色的童年時光。“直到有一天,拿槍的人沖進了我們學校,開槍胡亂掃射,一些老師和同學當場喪命。”菲拉斯一臉悲傷地訴說著過去,“我現在什么都沒有了,家人找不見,不知道下一頓飯在哪里,也不知道明天能在哪里睡覺,上學的事連想都不敢想。”

      英國《獨立報》最近報道稱,在希臘和意大利一些海島上的難民營里,由于生活條件惡劣而且處境危險,很多孩子試圖通過自殘或自殺來尋求解脫,其中女孩居多。

      “逃離戰火的孩子們好不容易到了難民營,但難民營對他們來講不是新生的希望,而是絕望的地獄。”救助兒童會人道主義代表安德烈亞斯·林恩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憤慨地說,自從去年3月20日歐盟與土耳其簽署的難民協議生效以來,偷渡過來的難民就只能先滯留在希臘和意大利海島的難民營里,“由于人滿為患和管理混亂,兒童因其脆弱而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被欺負、虐待、剝削和性侵,在這里他們的生活不如動物。”

      據悉,身處難民營的父母不敢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以免受到傷害或者虐待。沒有家人陪伴的孩子則自發組織起來,啟動“24小時生存模式”,輪流站崗自我保護。“歐盟土耳其難民安置協議的確把難民潮遏制住了,但代價是什么?代價就是難民兒童的安全沒有保障,失去了童年的他們也將失去未來。”安德烈亞斯呼吁道,“對于正在遭受苦難的難民兒童,我們不能再繼續視而不見,趕快伸出援助之手,救救他們吧!”

      2015年9月2日,敘利亞3歲男孩艾蘭·庫爾迪伏尸土耳其海灘,當時讓整個世界對難民以及難民兒童的命運給予關注。但這個人間慘劇所引發的沖擊波很快就過去了,難民兒童的悲慘世界依然存活于人們的視野之外。

      “現在急需救助的是那些沒有家人陪伴的難民兒童。”歐洲議會司法與內政委員會主席克勞德·莫里斯最近表示,截至去年年底,歐洲各國共從難民營里接納了不到200名沒有家人陪伴的難民兒童,目前在希臘和意大利海島上的難民營里有2.3萬名無家人陪伴的兒童,他們是難民兒童里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而他們的現實處境也非常危險,“如果歐盟還有某種價值觀的話,那就請先關心一下這些難民兒童。”

      貧瘠的非洲,難掩孩子們純真的笑容——

      渴望走進明亮的教室

      本報駐南非記者 李志偉

      驅車前往埃塞俄比亞南方州奧莫河谷地區,從亞的斯亞貝巴一路向南400多公里,經常可以看到路邊有兒童提著黃色的水桶。司機告訴記者,這些孩子都是給家里打水的。在埃塞俄比亞農村地區沒有自來水,吃水只能去取水點打水。這在非洲也是很普遍的現象。有的家庭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趕很遠的路去打水。

      每年6月12日是“全球無童工日”。國際勞工組織估計,目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有5900萬名兒童從事各種工作,占當地兒童總數的1/5。這一比例是全球其他地方的兩倍。其中,2800萬名非洲兒童從事礦工等危險工作,有些甚至被逼做性奴、兒童兵等。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尼日利亞有1200萬名童工,位居非洲首位。在南非的貧民窟里,40萬名兒童被迫從事勞動。在埃及,童工人數在50萬至200萬之間。

      事實上,導致非洲童工數量屢增不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貧窮。在非洲農村地區,貧窮迫使許多家庭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以獲得微薄的收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的數據顯示,全球最窮的10個國家全部位于非洲,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的31個國家中僅有5個國家不是非洲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非洲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仍非常有限,全世界識字率最低的國家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尼日爾、布基納法索的識字率甚至低于30%。

      在奧莫河谷,記者走訪了一個小學校,整個學校只有3間簡陋房屋。室內沒有照明,到了下午就有些昏暗。在小學校門口的大樹下擺放著一些木棍做成的簡易板凳和一塊黑板,許多時候,課都是在戶外上的。教室外墻刷著明亮的藍色,上面寫著“全民享有教育”。校長伊斯塔告訴記者,當地有居民3000多人,光是適齡兒童就有620名。目前學校開設1至8年級課程,但只有16名年輕老師。去年也僅有3名學生考到了城里的中學,剩下的學生就和學校說再見了。

      “附近居民很窮,好多孩子連書本都買不起。學?,F在很小,沒有足夠的教室,老師們也沒宿舍,電腦就更別提了。”許多孩子不得不很早就開始承擔養家重任。村子里很少來外國人,呼啦啦來了20多個孩子。他們圍著記者喊“中國”“你好”。伊斯塔說,中國公司為當地修建了非洲最大的水壩,給當地帶來了現代化氣息,中國公司修建的公路通車后,會讓這個偏僻的鄉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現在孩子們到城里上中學需要走近3個小時的山路,將來路修通了,這些孩子會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他們會有更好的未來。”伊斯塔說。

      “就像我一樣,我從山村走出來,在索多讀了大專,現在又回到鄉村教書。”伊斯塔說他不后悔現在的決定,這里的孩子們需要教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走出大山。

      孩子們清澈的眼眸、純真的笑容,與他們身后破舊的教室形成了鮮明對比。顯然,這些“有學上”的孩子們是幸福的,在非洲還有更多的兒童沒有機會走進學校。在非洲一些大城市街頭,時常看到兒童在路邊擦鞋、兜售商品、指揮停車或是拾破爛。更讓人感到揪心的是,“圣靈抵抗軍”等武裝組織雇傭大量的兒童兵。

      從西非塞內加爾的“奴隸島”戈雷島,到東非吉布提的巴勒巴拉,記者看到許多當地兒童在沙土地上追逐著滾動的足球,這是他們僅有的娛樂活動。記者無法忘記他們飛揚的少年激情,他們是非洲的未來,但很多時候卻需要承擔超過年齡的生活重擔。只有減輕非洲兒童肩上的生活壓力,讓他們走進更為明亮的教室,才能夠為他們和非洲打開更為光亮的未來之路。兒童節到來了,或許許多非洲兒童并不知道這樣的節日存在,但依舊祝他們“兒童節快樂”。

      戰火中的敘利亞,那一雙雙等待救援的眼睛——

      希望戰爭趕快結束

      本報記者 宦翔

      在敘利亞阿勒頗東區的一所難民營內,孩子們正開心地在院子里做著游戲。屋里,8歲的瓦法透過窗戶,靜靜地看著院子里興高采烈的同伴們。瓦法很少和大家一起玩耍,因為她擔心別人嘲笑她的相貌。兩年前,她在一場爆炸中嚴重燒傷。

      “當時,我們一家人正圍在一個瓦斯爐前喝茶。突然間傳來一聲巨響,我發現自己著火了,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瓦法戰戰兢兢地回憶道。一顆迫擊炮彈擊中了他們家,致使瓦斯爐當場爆炸。瓦法和父親嚴重燒傷,另一名親戚當場喪生。當人們手忙腳亂地把傷者送到醫院時,發現急診室已經被其他傷病員擠得水泄不通。那一天,瓦法家所在的街區遭到了多枚迫擊炮彈襲擊。時值寒冬,小瓦法身上的棉衣和燒傷的皮膚已經緊緊地粘在一起,更糟糕的是,醫院里的麻醉藥已經斷貨。盡管醫生試圖小心翼翼地將衣服和皮膚剝離開,但鉆心的疼痛還是讓瓦法暈厥過去……“那真的是太疼了!”瓦法說。

      在醫護人員的照料下,瓦法的傷情得到了控制,不久后,她和家人被轉送到位于阿勒頗東區一家由聯合國難民署運營的難民營生活。“瓦法在這里恢復得不錯。”難民營的工作人員說,“但是她不太愿意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而是喜歡坐在人少的地方發呆。看得出來,這場災難打擊了她的自尊心,對她的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

      瓦法曾經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據她父親說,每當放學后,女兒都會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結伴玩耍。但是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她就變得膽小內向起來。由于居住的地區不斷遭受迫擊炮襲擊,一些街坊搬走了,而留在這里的人家也謹言慎行,不讓孩子們隨便外出,生怕出現什么意外。

      “每次聽到爆炸聲我都很害怕,所以我不敢出門。”瓦法說。在學校,另一種消極情緒也在孩子中悄悄蔓延開。由于阿勒頗分別由不同派別控制,受到戰局影響,來自不同街區的孩子們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有一次,我看見一個男同學大聲指責他的朋友是‘敵人’,他們大吵了一架,后來再也沒有說過話……這(戰爭)真的是太可怕了。我希望戰爭趕快結束,大家能像以前那樣,回到學校一起讀書,做游戲……”

      據2017年3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統計數據,2016年是敘利亞兒童人道主義危機最為嚴重的一年,其間,至少有652名兒童在戰爭中喪生,同比增長20%。此外,至少有850名兒童被教唆參與軍事行動,有280萬人仍然生活在人道主義救助難以抵達的地區,其中包括28萬名處于被圍困地區的孩子。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該國至少有600萬名兒童依靠人道主義救助生存,超過230萬名兒童淪為難民,居住在鄰近的土耳其、黎巴嫩、約旦、伊拉克和埃及等地。

      責任編輯:劉微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熟伦熟女专区hd高清|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第一街区偷拍街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