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國真是海上貿易的威脅嗎?海上貿易利潤怎么來?西方媒體動輒稱每年有超5萬億美元的貿易經由南海。該數字似乎源自美國海軍上將羅伯特·F·威拉德。他曾以南海貿易流量為理由,說明為什么這處海上交通線對美國及整個地區“極其重要”。澳大利亞政府也在去年的國防白皮書中稱該國有2/3出口需經由南海。有許多評論員稱,中國在南海的咄咄逼人可能危及那里的貿易。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鑒于該地區幾乎每個國家都比美國更依賴貿易,不少學者都認為,美國進行更頻繁的航行自由巡邏,挑戰中國在南海的“過度聲索”,會獲得廣泛的支持。但迄今并沒有美國的地區朋友、伙伴或盟友接受建議,至少在進入中國所聲稱擁有主權的領土12海里之內方面。這些國家反應冷淡,因為實際的情況沒有讓他們采取進一步行動的實際誘因。
首先,5萬億美元數字本身有夸大之嫌。與世界貿易組織的世界貿易總額及海運貿易額比重的數字相比,這意味著大約43%的世界海上貿易額經過南海。但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在2011年的一份報告列舉了世界排名前25位的雙邊貿易關系,許多并非靠近南海航線,而是經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其次,經過南海的貿易大部分是往來于中國,顯然中國沒有任何理由來阻斷南海貿易。更何況中國如今高度依賴海上進口滿足對能源和鐵礦石等初級原料的需求。不少中國專家反而擔心美國會在危機時切斷這些供應。這表明,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在南海修建島嶼是想要保護而非削弱航行自由。
再次,別國的貿易被阻或被迫改道從而付出高昂代價的風險被夸大。歷史上有國家在必要時會找到辦法轉移貿易。
計量經濟的證據顯示,航運距離、貿易流動和國民收入之間的關系在統計學上雖然重要但是分散的,這意味著即便中國能封鎖南海,對別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也不會太大。例如,最近有觀點稱,若中國控制南海,風險最大的是日本,因為日本“完全依賴”南海提供其關鍵的能源。但2013年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避開南海改走龍目海峽航線每年只會使日本石油進口成本增加0.2%。日本的石油供應路線可以輕松從馬六甲海峽轉到巽他海峽、龍目海峽或其他通道,這一點也得到了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者的證實。
對于西方媒體大肆渲染中國在南海的動作與威脅的言論,澳大利亞首任駐華大使斯蒂芬·菲茨杰拉德上個月稱,美國并非是為了商業航行自由,“其真正目的是本國軍艦和軍機緊貼中國水域的航行自由——而美國是絕不同意靠近自己的水域搞航行自由的。”
責任編輯:劉微
- 南海最新消息 菲總統杜特爾特:南海經不起對抗 我們不奢望戰爭2017-11-13
- 中國小留學生在加拿大頻陷騙局 制造受害人被綁架假象2017-11-13
- 中國10名“網紅”主播拜訪法國參議院 他們都來自哪個平臺?2017-11-13
- “雙11”成世界性購物節 俄天貓5分鐘破1億盧布2017-11-13
- 關于中國與老撾的關系,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2017-11-13
- 實用外交的典范 中美簽超2500億美元創紀錄大單 2017-11-10
- 中美元首夫婦同游故宮 三大殿前感受古老文明2017-11-09
- 韓旅游業摩拳擦掌 為吸引中國游客展開花式營銷2017-11-06
- lolS7為什么中國會輸給韓國?韓媒深度評析2017-11-03
- 中國去年游戲收排名全球第一明年電競用戶數或達3億2017-11-0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加夫婦42輛校車建“諾亞方舟” 作為核輻避難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