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語言描述里,“人體刺繡"宛如一件需要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只有美與不美之分,背后的疼痛卻統統忽略不提。好在,這些貼吧現在已經被強行關閉了。
“人體刺繡”更多是在炫耀和獲取社交價值
對于愛好者來說,“人體刺繡”是時尚的,但孩子們玩的這種非專業刺繡方式近乎于一種自殘。
在心理病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自我傷害行為”(Self-Mutilation),用來概括這種沒有自殺意圖的,但對自己身體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的行為。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家門林格爾在《人對抗自己》中說:
“以一種造成最小的現實后果的象征性自我傷害,來滿足種種心理需要,這不妨說是一種十分有用的策略和手段。”
意思是說,在經歷強烈情感苦痛之后,人們可能做出種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這其實都是人類負面情緒的自我宣泄。
人性中隱藏著破壞的沖動,如果這種沖動不能施之于外界,那就施之于自身好了。
所以才會出現有人割傷、抓傷、燙傷自己,有的人絕食、用針刺自己、故意過量服藥等,這都是自我懲罰的手段。
然而對“自我傷害行為”的傳統解釋似乎已經不足以解釋“身體刺繡”的流行。
當社交媒體成為“人體刺繡”得以流行的基礎,自殘的初衷不再是宣泄自我,而更偏重于通過炫耀和自我傷害獲取社交價值。
單從這一點來看,它和網絡上出現的一些生吞病死豬肉、鞭炮炸褲襠、煙頭燙手臂的視頻并無不同。
“自我傷害行為”在青少年中發生率最高
根據心理學家羅斯(S Ross)的調查結果,15-19歲的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發生率是最高的,基本在10%-20%之間。
康奈爾大學的另一位心理學家Janise Whitlock關于自殘的研究則表明,女生的自殘行為比例高于男生。
人體刺繡這種“變態美學”之所以易被青少年群體接納,跟他們熱衷于玩酷、模仿、標新立異的心態分不開,最后他們還美其名曰:“這是傷痕的青春時代。”
陪伴還是陪伴,陪孩子的時間多了,孩子想下手也沒機會了。真若是想尋求個性,大不了咱們陪孩子用水筆在自己的身上來個涂鴉也是好的啊。
古有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青春期終會成為過去,身體受到的傷害卻會留下永久的傷疤。
當華麗的絲線被拆下,真實的肌膚布滿傷痕,看一眼就是深深的痛感。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胳膊上莫名的紅腫,或已經出現了“人體刺繡”這樣的行為,請立即制止!
這真的一點也不美,自己的身體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和最獨一無二的存在。
責任編輯:劉微
- 動漫市場,這些“福建力量”不容小覷2017-10-27
- 今年國內動漫產值將達1500億 90后00后消費潛力釋放2017-10-18
- 日本網紅企鵝"葡萄"去世 臨終前"動漫女友"陪伴2017-10-16
- 動漫里的這些虐心瞬間,小伙伴們你們還好嗎?2017-10-10
- 賣肉套路不能少!盤點那些動不動就爆衣的動漫2017-10-03
- 大小姐駕到!盤點動漫十大最經典的白富美角色!2017-09-30
- 十部不能讓孩子觀看的動漫2017-09-25
- 安西教練請來當我老師吧!動漫中那些優秀的教師2017-09-11
- 白襪的魅力!動漫中那些白襪娘楚楚動人2017-09-10
- “矮子”也有超能力!小四之后再也不敢看不起矮子了2017-09-07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日韓停留天數不同 韓國對美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