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臺網發布: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42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按震級大小前50次歷史地震分布如圖。
蔣海昆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大陸地區發生的7級以上地震主要發生在巴顏喀拉塊體,“近年來地震集中發生在該塊體的東段,也就是四川盆地”。
未來余震強度如何?
地震專家經過會商,判定震區近幾日有可能發生較強余震。“目前認為存在6級左右的余震風險。”蔣海昆說。
形成上述判斷的理由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該地曾發生過雙震型地震,即1976年8月16日、8月23日先后發生在松潘—平武的兩次7.2級地震;其二,作為7.0級地震,余震完全可能達到5.0級以上,而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的余震活動較弱,說明能量還未完全釋放。
會發生哪些次生災害?
蔣海昆認為,當地近期降雨量大,震后山體松垮,極可能出現滑坡,為救援帶來難度。他還說,九寨溝的景色源于數百年前發生大型地震后出現的堰塞湖,這次會否再出現堰塞湖,還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研判。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陳曉清說,震源越淺,造成的地表山地災害越嚴重,但影響范圍較小;震源越深,造成的地表山地災害規模偏小,但范圍更廣。他說,崩塌、滾石多發生于震中20千米范圍內。
中國地震部門在此區域有何積累?
此次地震位于甘青川交界,中國地震局已在年初將其列入《2017年度全國地震重點危險區》。“年度預報有一定察覺,認為甘青川交界可能發生6.5級以上地震,但沒有短臨預測。”蔣海昆說,也就是近三個月內并未發現地震活動異常。
地震預測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蔣海昆坦言中國的地震預測水平較低,“年度預報成功率在20%—30%,短臨預測成功率更低”。
后續開展哪些工作?
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該局已根據地震應急預案組建55人現場工作隊,緊急部署流動觀測。四川地震局、甘肅地震局共派出4輛車,搭載11名技術人員、9套強震儀和7套測震儀奔赴現場,開展地震加密觀測工作。
陳曉清說,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也將派專家組趕赴災區,重點考察是否產生堰塞湖、大型滑坡等山地災害,并評估后續次生山地災害發展趨勢,提出防災減災對策。
責任編輯:劉微
- 日韓竟為這事互懟2017-11-10
- 韓研究院統計:七成韓流游客來自日本 女性占近九成2017-11-09
- 韓國總統文在寅支持率小幅回落 降至69.3%2017-11-09
- 抵日韓國客機零件沒了?日本擔憂:在天上掉了2017-11-08
- 朝鮮半島最新局勢 韓國最前線哨所發生機槍走火:向北部開了4槍2017-11-06
- 韓旅游業摩拳擦掌 為吸引中國游客展開花式營銷2017-11-06
- lolS7為什么中國會輸給韓國?韓媒深度評析2017-11-03
- 樂天最新消息 樂天因薩德損失逾百億元 中韓關系若回暖或助其脫困2017-11-02
- 多名男女非法在湖上電魚2017-10-30
- 朝鮮半島最新消息 朝鮮將遣返所扣留一非法入侵韓國漁船 2017-10-28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日韓停留天數不同 韓國對美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