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普:人工智能發展到了哪一步——“人工智能追問”系列報道之三
年初,“阿爾法圍棋”橫掃中韓等國頂級棋手,10月它又被自己的新版算法“阿爾法圍棋-零”戰勝。人工智能領域的一系列新現象、新突破,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無論是將人工智能稱作“下一個風口”、“最強有力的創新加速器”、“驅動未來的動力”,還是關于它會不會比人類更聰明、甚至取代人類的爭論,都說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來發展高潮。
與以往幾十年不同的是,人工智能這一輪高潮,是科技進步的水到渠成,也是與生活和工作相關的科技應用快速發展的結果,被嵌入十分廣泛的生活場景中。有科學家因此認為,“我們或許將成為與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不怕機器記性好,就怕機器會學習。像“阿爾法圍棋”這樣的機器自我學習技術基于三方面要素:互聯網大數據、強大的運算能力以及深度學習技術突破。它們共同造就了語音、人臉識別準確率的驚人提升,更加自然的人機對話,乃至可以像“阿爾法圍棋”一樣去找尋規律、自我決策,其中最核心的是深度學習。
那究竟什么是深度學習?一是通過算法給機器設計一個神經網絡;二是通過大量標定的數據樣本訓練神經網絡,讓它認識外部世界。以前,一個應用要通過非常精確的算法來描述,但是今天,我們不知道該用什么精確模型來教計算機,只能拿非常多的數據樣本讓機器比對學習,舉一反三。
具體到“阿爾法圍棋”,它還使用了強化學習和蒙特卡洛樹搜索等技術。后者是一種啟發式的搜索策略,能夠基于對搜索空間的隨機抽樣來擴大搜索樹,從而分析圍棋這類游戲中每一步棋應該怎么走才能夠創造最好機會。
只需要先教“阿爾法圍棋”一些人類摸索出的基本下法,然后讓它與自己大量對戰,就可以飛速提升水平。而“阿爾法圍棋”的最新版本“阿爾法圍棋-零”具備了無師自通的能力,在沒有人類知識與對決訓練的情況下,“從零開始”自己與自己對弈,僅3天后就戰勝了自己的前輩。
搜狗首席執行官王小川認為,識別、決策、生成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應用。例如,在決策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提高決策效率,提升商業效率。
“我們已經在金融、醫療和教育等方面看到這些應用。在識別和生成領域,人工智能的進展已使人機交互越來越自然,這也是我們感興趣的領域。從歷史趨勢上看,機器在逐漸適應人,并已為人類分擔了許多具體工作。”王小川說。
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楊強等眾多全球頂尖人工智能專家都認為,人工智能下一個重要突破口是“遷移學習”,這也是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方向。簡單說,“遷移學習”類似中國成語里的“觸類旁通”,就是機器將在一個領域學習掌握的技巧、經驗和能力,遷移到一個新的有一定關聯的領域里再應用,這樣在新領域里,它就能省去大規模數據訓練,只需一小部分數據就能迅速“成才”。當機器具備這種能力后,將使人工智能邁入全新層次。
按照人工智能“弱智能”、“強智能”和“超智能”的劃分,當前乃至很長一段時間,人工智能還處于“弱智能”階段,還只能局限在特定的封閉領域。比如,“阿爾法圍棋”只能在封閉場景通過數據樣本學習和對弈訓練提高下棋能力,并不能發揮創造性。到了“強智能”和“超智能”階段,人工智能就能像人類那樣學習、決策和反思,解決不同領域的各種復雜問題。
盡管如此,僅靠當下的人工智能技術水平,人類就已經對機器的計算與“算計”產生高度依賴了。從購物網站的精準推送到電視劇的編劇、再到無人駕駛汽車,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可謂無處不在。
責任編輯:劉微
- 機器人成了新“物種”人類能否控制人工智能?2017-11-03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當盡早啟動2017-11-02
- 人工智能是“助手”還是“對手”?人類工作會被取代嗎2017-11-02
- 外媒稱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挑大梁:高科技非西方專屬游戲2017-10-30
- GoPro新品啟示:運動相機巨人把未來寄托在“換心”上2017-09-30
- 人工智能助理的歸宿不應只是音箱 更不該是手機2017-09-11
- 游戲產業擁抱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2017-09-08
- 上百名科技界精英急吁聯合國:謹防“機器人殺手”!2017-08-22
- “人工智能”醫生:0.05秒診斷一起病例2017-08-21
- “人工智能”醫生來了!0.05秒診斷一起病例2017-08-20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日韓停留天數不同 韓國對美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