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決定2046年更新核武庫 世界核武形勢未來如何?
近日有媒體報道,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撰寫新版《核態勢評審》,該報告將提出繼續擴充核武庫并放松使用核武器的條件,這將可能實質性地終結美國自冷戰后一直削減核武庫的時代。目前美國白宮正在審閱該報告草案,報告最終版本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提交。
就在不久前,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古德芬證實空軍正準備重新恢復B-52H戰略轟炸機冷戰時期的24小時警戒值班。他表示,如今已經不再是冷戰時美蘇爭霸的時代了,現在世界上有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使得美國空軍維持核威懾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要。
那么,當今時代特別是2017年的世界核形勢究竟如何?未來將向何方發展?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我國導彈技術專家、核戰略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教授。
暗濤洶涌,美國又起波瀾
“當前,美國政府已經確定更新核武庫。特朗普指出,美國政府將投入大量資金更新美國核武庫。”楊承軍教授介紹,美國政府10月底決定,到2046年將對現有核武器進行更新改造,預計總投資在2.6萬億美元。其中包括海軍用新型潛艇替換當前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空軍研制新型B-21核常轟炸機、研發新一代JBSD陸基洲際導彈、核彈頭更新,對三維一體核力量作戰指揮系統升級。俄羅斯也正在加快研發新型核武器。預計今年年底,俄羅斯將試射RS-28“薩爾馬特”新型液體燃料洲際導彈。該型導彈在飛行控制、精確制導、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及使用新材料上,比現役導彈都有了大幅提高。
楊承軍介紹,國際原子能機構9月12日稱,近20年來,共收到275起涉及走私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以及相關犯罪活動的報告。在這些核走私活動中,55%涉及核材料,45%涉及放射性材料。在涉及核材料的走私活動中,15起涉及高濃縮鈾和钚。期間還出現了332起偷竊和丟失核材料或放射性材料的事件,以及398起未經授權的活動,如非法處理放射性物質或者發現無主放射源。在67%的核材料或放射性材料丟失和被盜的事件中,丟失或被盜材料在報告時仍然下落不明。
“因此,2017年的國際核形勢總體看,雖無大風大浪,但是暗濤洶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隨著綜合國力、科學技術水平發展,我國承受的各種壓力、包括核威脅也隨之增大,對此我們應有冷靜充分的認識,并做好應對各種意外突發情況的準備。”楊承軍說。
美俄核大國地位依舊
“應該說,2017年的世界核形勢呈現出幾個鮮明特點。首先就是美俄作為超級核大國的地位沒有改變。”楊承軍表示。
從2017年3月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發布的2017年版世界核力量數據看,當前美俄仍是世界無可比擬的核大國,其戰略核武器都具有陸、海、空發射平臺。美國核武器的特點是高技術含量及信息化水平高、戒備程度高、發射成功概率高、反應速度快;2017年初,美國擁有6780枚核彈頭,含現役4480枚和300枚已退役未拆解的核彈頭。俄羅斯核武器的特點是數量多、毀傷威力大、突防能力強。俄擁有7000枚核彈頭,包括4300枚處于戒備狀態的和2700枚已退役等待拆解的。
“兩國核武器各有所長,但整體核實力旗鼓相當。世界現役核武器普遍威力大、毀傷范圍大、精度低,威懾作用大于實戰價值。因此,今年美俄都先后聲稱要發展威力最大只有數萬甚至更低TNT當量的戰術核武器,把命中誤差提高到10米級,還要積極發展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核武器,讓部隊在核爆后能夠迅速進入戰場區域。新一代的核武器將在未來戰爭中具有更多的實用性。”楊承軍說。
“今年世界核形勢呈現出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民用核設施發展速度變緩。由于國際社會幾次大的核泄漏事故,后續放射性后果仍在持續發酵,致使一些打算和正在進行民用核設施建設的國家望而卻步,這其中還包括我們援建的核電站。有的國家在發生核泄漏事故后,并沒有手段和能力去有效應對。這也表明有核國家必須在防、治核泄漏技術上做出務實努力。”楊承軍表示。
核武實用性逐步增強
“可以看出,2017年的國際核形勢依然不太樂觀。雖然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呼吁并期待核軍控、核裁軍,但要把這些愿望變成現實,仍然任重道遠。”楊承軍表示。
當前,從有核國家及核門檻國家的發展投入和研發重點看,今后世界核武器發展的重點有五方面,即精度更高,降低命中誤差;當量更低,減少附帶毀傷;污染更小,發展中子彈和貧鈾彈等;反應更快,能夠在最短時間實施發射;配套更全,特別是提升戰略偵察和打擊效果判定的能力。
“這些變化表明世界核武器發展的實用性在逐步增強。雖然在人類歷史上還未爆發過核戰爭,但隨著新型核武器成為投入少、見效快、能迅速達成戰爭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未來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增大。”楊承軍說。
楊承軍特別指出:“我們真誠希望人類未來永遠不會使用核武器,但嚴酷的現實使我們看到,真正實現‘零核世界’的唯一途徑,就是必須擁有一定數量規模和可信、可靠、有效的核武器。否則我們在國際核軍控舞臺上說話就沒有分量,也沒有能力去遏制核武器的發展并最終消滅核武器。”
責任編輯:劉微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7000億美元國防授權案2017-12-13
- 美國舊金山首位華裔市長李孟賢突發心臟病去世 享年65歲2017-12-13
- 美國政壇性丑聞發酵 黑莉:受侵犯女性都有權發聲2017-12-12
- 美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巴勒斯坦民眾繼續抗議美方決定2017-12-11
- 美國加利福尼亞爆發野火 火勢洶洶宛如末日地獄2017-12-08
- 美國加州林火告急 首發最高級別“紫色”警告2017-12-08
- 兩名華人教授在美獲“科學突破獎” 為北大校友2017-12-06
- 退出巴黎協定又怎樣?美國36城簽氣候協議挑戰特朗普2017-12-06
- 美國中小學生在中國駐芝加哥總領館體驗中華文化2017-12-05
- 32位中國優秀學生獲頒百人會“英才獎”2017-12-04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舊金山首位華裔市長李孟賢突發心臟病去世2017-12-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