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媒探秘德國中學漢語課堂:學生熱衷學中文為“拿招牌”
德媒關注到,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設漢語課,課程如何設置、學生們樂于學習的原因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對此,記者走訪了波恩的海爾姆霍爾茨中學。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7日報道,漢語課上,女教師沈勇站在黑板前,向12年級的學生們解釋“把”字,沈老師使用拼音,用一個例句解釋造句結構,但這一語法新現象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都還感覺困難。她說,“最難的地方就是漢字,因為我們高中三年學的語法不是特別難”。大多數時間里,她都說漢語。
報道稱,自2009年開設漢語以來,沈老師就在中學任教。她回憶道,“那時候還沒有那種師范中文專業”。在經培訓、任海爾姆霍爾茨中學漢語教師以前,她只是業余教授漢語。
波恩有兩所學校開設漢語課,海爾姆霍爾茨是其中一所。波恩所在的北威州目前共有20多所學校開漢語課。在波恩,學生們可以在高中階段選修漢語,甚至可以作為畢業考科目。學習3年后,學生們應達到A2-B1的語言水平。除上課外,沈老師還向學生們提供幫助,作通過HSK(漢語水平考試)的準備。
報道稱,一些年輕人覺得漢語課非常重要,為此在高中階段轉學到海爾姆霍爾茨中學來,其中還有中國血統的德國人,比如白曉芬。她覺得課程挺輕松,這一點都不奇怪,畢竟她在轉學前已在上海的一個中學上過一年課。她用流利的漢語說:“小時候我爸爸經常去中國出差, 所以我對那個國家,對那邊的人特別感興趣。”
比約恩·勃蘭登堡也很明白為什么要選修漢語:“因為中國是一個正在上升的經濟強國,學漢語怎么都值得——也是為拿到一塊招牌”。要在中文和西班牙語之間作選擇,他一點都不感到困難。另外,可能有參加交流項目的機會,他認為這很重要。
每隔兩年,海爾姆霍爾茨中學都會組織漢語生去中國度復活節假期,德國學生們頭一周在馬鞍山的合作學校度過,第二個星期游覽其他中國城市,比如上海,旅游照片和合作學校學生們的書法習作裝飾著教室。組織并陪同旅游的沈老師表示,“學生們都很快活”。
比約恩和白曉芬都很清楚,光一次旅游是不夠的。曉芬已經有一個明確的未來計劃,她微笑著說:“我以后想在中國生活。”
責任編輯:劉微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校長陪餐”制昨日正式實施 家長可不定期進校園“陪餐”2019-04-02
- 日本小學教科書將現二維碼 學生可掃碼看教學視頻2019-03-29
- 臺教育部門防學生染毒 重點在18歲以下防護網2019-03-29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非裔女性首次成功當選美國芝加哥市市長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