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紀念偉人誕辰兩百周年,西方反思資本主義發展局限
關注人民網微信
【環球時報駐德國、尼泊爾特派特約記者 馮雪珺 寧林 環球時報記者 杜天琦】編者按: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無論是馬克思故居所在的德國小城特里爾,還是安葬著馬克思與其妻子燕妮的倫敦北郊海格特公墓,都有大批的參觀者和拜謁者,與此同時,全球各地的人們也在以不同的方式紀念著這位世界偉人。馬克思為什么如此吸引各國民眾?在《環球時報》采訪的各國學者中,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馬克思主義成為這十年最受追捧的思想。從世界范圍來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又最為人關注。
了解馬克思,最好讀原著
全球各地很多城市、機構組織、博物館和政黨都在以各種形式紀念馬克思這位偉人。去年是《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德國的漢堡和萊比錫就爭相舉辦各種紀念活動。今年,馬克思的故鄉——德國小城特里爾將馬克思的第二百個生日定為“特里爾市民節”,當地重新修葺的馬克思故居、大型馬克思生平作品展都將對外開放。中國贈送給特里爾市的馬克思雕像也將揭幕,豎立在離馬克思故居僅百米遠的西蒙教堂廣場上。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增加對馬克思的親切感,今年3月,特里爾市政府還修了一個以馬克思卡通形象為紅綠燈小人的信號燈。
“近10年來,德國輿論開始發生變化,尤其是哲學界出現越來越多客觀談論馬克思的聲音,年輕人對馬克思的興趣也不斷增長。”萊比錫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克里斯蒂安·施密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德國近期密集出版了20多本與馬克思有關的新書。施密特面向大學生群體撰寫的教輔類讀物《卡爾·馬克思導論》5月也會出版,但他強調:“了解馬克思思想最好的渠道,仍舊是去閱讀馬克思的著作原文。”
正如施密特所期待的,德國很多城市都在舉辦閱讀馬克思經典的讀書會。在柏林,羅莎·盧森堡基金會10年來每年都舉辦馬克思秋季學校,組織對馬克思著作感興趣的人定期研讀、討論學習《資本論》。馬克思秋季學校發起人之一、羅莎·盧森堡基金會柏林分會成員弗蘭克·恩斯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08年是德國再次萌發“馬克思熱”的起點,當時金融危機爆發,很多年輕人看到資本主義經濟的脆弱,感到迷茫,而一些在金融領域長期工作的人,也意識到資本主義發展的局限性。弗蘭克說:“很多大學和機構找到我們,希望能共同舉辦講座或研討會,幫高校學生了解《資本論》、了解馬克思主義。這樣的請求多了,基金會便干脆成立了學校。”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名為“給開放的世界嶄新道路”的紀念專題展4月24日開幕,俄國家杜馬第一副主席、俄共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在致辭時表示:“對俄共來說,馬克思是強有力的意識形態的奠基人,是剩余價值理論和階級斗爭理論的創始人,他有多方面的才能,是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以及才華橫溢的作家,是千年以來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思想家。”在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近日也在舉辦《馬克思200年》的專題展,展廳中央立起一座高達3米的馬克思雕像。
近日,美國共產黨在其“人民世界網”“馬克思主義問答”欄目中圍繞《共產黨宣言》設置專題,以選擇題形式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法國共產黨也舉辦相關論壇。在發展中國家,越南胡志明國家政治學院等在河內舉辦題為“《共產黨宣言》——當今時代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國際研討會。四個尼泊爾共產黨聯合組建的“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組委”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將在5月4日至5日舉辦名為“今日的馬克思主義——民主繁榮與社會主義”的宣介活動,向1萬名青年學生介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與思想。5月1日,在尼泊爾貿易協會組織的國際勞動節慶祝活動上,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在演講時表示:“正在準備中的尼共(馬列)和尼共(毛)的合并將是獻給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禮物。”
離不開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
除政界和藝術界,俄羅斯學術界也舉行多場紀念活動。在一次網絡直播講座中,俄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前所長魯斯蘭·格林貝格談到馬克思在經濟學領域的貢獻,就是關于資本的剩余價值理論,并強調該理論至今仍在發揮作用。讓他感到遺憾的是,蘇聯時期的領導人沒有很好理解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沒有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最后走向失敗。關注這次網絡直播的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各國議會研究中心副教授那傳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朋友、莫斯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第一副院長弗拉基米爾·葉廖明教授在談到馬克思時一再強調,馬克思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特別是他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學說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
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英國、菲律賓等多國民眾走上街頭,高舉馬克思的畫像,爭取自身的合法利益。尼共(聯合馬列)中央委員卡基在向《環球時報》記者提及馬克思主義在尼泊爾的群眾基礎時表示,馬克思以及其奠定的共產主義思想強調被壓迫階級的解放,強調人人平等,這一點和在尼泊爾誕生的佛陀強調眾生平等、反對種姓制度壓迫有著共同之處,因此馬克思主義很容易得到尼泊爾廣大基層群眾的共鳴,此次大選中,尼共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
德國政治學家沃夫拉姆·阿多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今西方不斷提起馬克思主義,與其唯物辯證法有著緊密的關聯。唯物辯證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給了人們抓住一個國家政體本質的方法——何種利益群體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政治風貌?私有財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私有財產利益者如何影響整個社會的利益?在當今一些社會矛盾越來越激化、貧富差距加劇、自然資源受到少數資本利益者嚴重破壞時,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矛盾?如何解決?這時,人類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
那傳林認為,盡管蘇聯解體,但俄羅斯人和很多獨聯體國家的民眾都明白,任何人都無法否認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無法否認馬克思對公平和正義的不懈追求,無法否認馬克思在經濟學領域和哲學領域對人類社會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白俄羅斯國立布列斯特大學哲學系鮑里斯·李佩斯科教授近日在“今日白俄羅斯網”上撰文說:“馬克思的思想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邏輯相關。馬克思講到他那個時代工人階級日益嚴重的貧困。今天這種貧困,不僅表現為物質的貧困,更表現為精神的貧困。如果我們好好看一看當代資本主義的現實,就會更加容易地確信馬克思的正確。”
“從中國看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
沃夫拉姆·阿多菲很自然地談到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在馬克思開辟的這條通向人類理想社會之路上的探索,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約40年的實踐中,民主德國摸索基于馬克思理論體系的政策,但最終遺憾失敗。于是有人認為,民主德國的失敗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不夠成熟、無法繼續發展下去。對此我并不贊同。馬克思主義仍在世界上繼續發揮著影響力和作用力。在中國,我看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地位,看到馬克思主義如何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發展,看到中國共產黨的不斷努力。”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主任程恩富認為,馬克思主義具有認識世界的批判性和創新性、改造世界的革命性和建設性。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看,應該說中國共產黨是把馬列主義基本理論與本國實際有機結合做得最好的。在當今幾個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數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最佳,這幾乎是舉世公認的。
責任編輯:金林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各地花卉節相似度高 賞花經濟還得翻出新花樣2019-04-03
- 世界提高自閉癥意識日:中國科技企業走上聯合國講臺2019-04-03
- 世界最大型LNG運輸船將由中國造2019-04-0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非裔女性首次成功當選美國芝加哥市市長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