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動物為何很少被曬傷?美媒:“自保手段”很有效
美媒稱,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動物而言,懶洋洋地曬太陽是生命中最大樂事之一。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消遣方式是有代價的:皮膚會被曬傷。還有,盡管最可能被曬傷的是皮膚較為細嫩的人類,但動物也面臨曬傷風險。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7日報道,然而,如果說動物也可能被曬傷,那人們為什么從未見過被曬傷的魚或皮膚被曬紅的大象?
墨西哥克雷塔羅自治大學的分子流行病學家卡琳娜·阿塞韋多-懷特豪斯說:“你想一想,對我們這個行星而言,太陽亙古以來一直存在,所有生物都暴露在陽光下。因此,太陽對動物構成一種非常大的選擇壓力,這產生了很多對抗機制。”
其中一些機制很明顯:很多生物的毛發、毛皮、軟毛、羽毛和鱗片在陽光與皮膚間構筑了一道屏障。這些適應性機制非常有效,只有在人類干預時才會失效。例如,與野豬相比,毛較少的家豬對陽光更為敏感。
報道稱,天然無毛無鱗的動物必須求助于其他自保手段。大象和犀牛不僅皮膚較厚,而且常常在身上涂上一層塵土或泥巴,形成一種初級防曬霜。在極端條件下,大多數動物會躲到陰涼處或藏身于洞穴中。阿塞韋多-懷特豪斯對本網站記者說:“所有這些方法都能幫助動物對付(日曬),因此,我們不會經常看到(這些物種)被曬傷的情況。”
報道還稱,一些物種更勝一籌,它們的細胞能生成一種獨特的防曬物質。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泰福·馬哈茂德發現,魚類、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一些遺傳特征使它們能夠產生一種被稱為gadusol、能抵御陽光中紫外線的化合物。馬哈茂德對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的記者說:“除哺乳動物外的大多數脊椎動物擁有負責制造gadusol的基因。”科學家正在研究人類能否利用這一特征保護自己的皮膚。
人類——以及其他哺乳動物——為何不能產生gadusol?馬哈茂德說:“有人提出,早期哺乳動物是在夜間出沒的。那是因為它們失去了產生gadusol的基因嗎?我們不知道。我認為,搞清楚毛皮和較厚的皮膚是不是在其進化過程后期產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不能產生gadusol的哺乳動物不甘示弱,也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復雜保護機制。河馬的毛孔能分泌一種像血液一樣的猩紅色液體——直到2004年,一些日本科學家才發現,這種液體中的橙紅色化合物能保護河馬不受紫外線傷害。其他動物則重點保護身上最脆弱的部分。例如,長頸鹿的舌頭上有較多具有保護作用的黑色素——因為它們要不停地進食樹上的嫩葉,所以它們的舌頭在大部分時間里暴露在陽光下。
那么,動物到底會不會被曬傷?會的。阿塞韋多-懷特豪斯說:“海洋哺乳動物,尤其是鯨目動物,與其他動物不同,因為它們既沒有毛,也沒有鱗片。”阿塞韋多-懷特豪斯及其同事曾在鯨魚的皮膚樣本上發現曬傷痕跡。
責任編輯:金林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王者榮耀達摩獅子座臺詞大全 達摩新皮膚語音臺詞視頻2019-03-28
- 今夜又小雨 珍惜這“一被子”的陽光2019-03-13
- 青海評價出世界級地質遺跡 專家稱或將發現更多動物化石2019-03-08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非裔女性首次成功當選美國芝加哥市市長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