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膚色淺才成功?非洲美白成風被指殖民主義遺毒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非洲近年來刮起一陣猛烈的“美白風”,認為淺膚色是走向成功的關鍵。然而,由于相關行業缺乏規范,非洲市面上流通的諸多美白產品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對消費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構成直接威脅。
據法新社10日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尼日利亞是非洲頭號“美白大國”,該國多達77%的女性日常都有使用美白產品的習慣。多哥、南非和馬里以59%、35%和25%的比例分列2至4位。在這些國家當中,人們對于“美白”的追求不分年齡段,用戶群體大體呈現出“老一輩抹油、年輕一輩服藥加注射”的特點。
在一些極端案例中,有女性甚至把“美白”帶進了“胎教”,例如加納就有不少婦女懷胎時就開始為孩子專門服用藥物。
在這股“美白”狂潮中,不少人為追求“美麗”而付出了慘重代價。據尼日利亞新聞網“Naji”報道,該國一位年輕的姑娘從23歲時開始“美白”,沒想到幾年后面部灼傷,皮膚萎縮、全身血管凸起。近日,在尼日利亞拉各斯某診所,一位“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母親,使用胡亂調和的“美白霜”給年僅兩個月大的孩子大量涂抹,導致后者身上起滿了大塊的膿瘡。
在非洲一些國家的文化部門看來,當地人癡迷于“變白”,這種心態源于“殖民主義的遺毒”,折射出的是消費人群本身的自卑感,而這種心態極大地侵蝕著非洲社會。如今,這種“白貴黑賤”的觀念在特定社會群體中已根深蒂固,成了某些人就業、擇偶的基本參照。專家稱,旺盛的需求近些年極大地促進了非洲美白行業的野蠻增長,各種美容場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各類“三無”產品成批量涌入市場。受消費水平所限,只有少數有錢人才能享受到有保障的產品,大多數普通民眾只能在街攤、黑市上購買不明成分調和而成的劣質品。
專家警告,這些產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質,會對人體的呼吸和生殖系統、肝腎功能造成嚴重傷害,嚴重者會導致癌癥、白血病和新生兒畸形等。
責任編輯:金林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廈門一5歲男孩頻頻跑法院,咋回事?2019-03-25
- 21個省份非洲豬瘟疫區解除封鎖2019-03-22
- 海螺水泥:2018年度凈利增長88%達298億元 產品量價齊升2019-03-21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游客美國自拍時墜崖身亡怎么回事?游客自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