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民沒有放過這家公司。
文 / 華商韜略 徐艷麗
即便賠了2850萬美元,在全球多地業務被關;即便采取了大量整改措施,甚至連公司CEO都“被逼下課”……人們依然對Uber不滿,關掉它的聲音越來越高漲。
【高額罰單】
美國時間2016年2月11日,Uber收到成立六年以來最大一筆訴訟罰單:2850萬美元。
它被洛杉磯和舊金山數十萬用戶組團告了。
2014年,極速擴張的Uber如日中天,在宣傳廣告中聲稱,自己“在推行行業領先、比出租車更安全的司機背景調查”和“最安全的搭車”。
為了對得起這份“安全”,Uber宣布向美國乘客征收“安全乘車費”,金額從1美元~2.5美元不等,主要用于對司機安全的背景檢查以及日常安全維護。
花錢打車還要交“保護費”?只要安全,美國人民忍了。
可很快有人發現,Uber所謂的“行業領先的司機背景調查”不但不領先,反而有點糊弄人。比如,美國許多出租車公司都對司機進行指紋采集,確認本人有無性侵犯史等,而聲稱“更安全”的Uber卻沒有這些項目。
發現問題的洛杉磯和舊金山民眾率先反擊,兩地用戶以集體訴訟的名義將Uber告上加州法庭,指責Uber“夸大其背景審查的安全性”,涉嫌虛假宣傳,向乘客收取的安全乘車費名不副實。
當地司法部門對這場訴訟立場鮮明,一位檢察官直言:Uber的背景審查存在“系統性的失敗”,幾乎只是“表面文章”,“Uber司機中不僅有性侵犯者、小偷,還有綁匪和犯有謀殺罪的人。”
面對洶涌民意,Uber起初并不低頭,可美國民眾不依不饒,一場訴訟接著一場訴訟足足告了一年多。就在這段時間里,Uber因司機審查不嚴造成的惡性侵害案件集中爆發。
2014年12月5日,印度新德里一名26歲女生深夜搭乘Uber時被司機強奸。事發時這位Uber司機還處于保釋期,并且3年前就曾被控涉嫌強奸女性。
這起因司機審查缺漏而造成的惡性事件,在印度、美國乃至全球引發巨大聲討,“反Uber”聲浪日益高漲,印度民眾爆發大規模示威,要求Uber滾蛋!
印度政府當即叫停Uber在新德里的所有業務。受害女生赴美國加州Uber總部所在地,向當地警方提起訴訟。美國輿論毫不護短,對Uber司機篩選上的重大過失口誅筆伐。
成立5年、估值百億美元的獨角獸Uber,第一次因安全缺失、管理混亂陷入危機。
“印度強奸案”后,Uber在印度開啟司機背景審核機制,推出一鍵報警功能和“安全網”功能,還花費巨資,與第三方公司合作推出街頭安全數據采集服務,對所有Uber專車實施GPS定位和實時監控。
然而印度人民并不滿意,Uber在新德里的業務一個多月未恢復,印度政府拒絕為其頒發運營牌照。
與此同時,Uber因管理混亂、安全責任等問題在全球遭到更大規模封殺。
2014年,西班牙、泰國、巴西、波蘭、美國等多地禁止使用Uber叫車服務。
2015年2月,繼首爾市政府封殺Uber之后,韓國交通部拒絕為Uber建立注冊系統以及在韓國進行合法運營。
2016年,法國內政部長指責Uber“見利忘義”“態度傲慢”,要求全國禁用Uber拼車服務……
觸犯眾怒的Uber不得不想辦法挽回民心。
2016年2月,在與洛杉磯、舊金山民眾拉鋸戰一年多后,Uber終于向這場大規模公訴妥協,主動提出支付2850萬美元賠償費用。
因為是集體訴訟,過去兩年里,任何一名向Uber支付過“安全乘車費”的乘客,都有資格分攤這筆2850萬美元的賠償,而這個群體至少有2500萬人——扣除訴訟費后,平均每人分不到1美元。
興師動眾分不到1美元,值得嗎?美國人民覺得很值,壞人輸了,道義贏了。
【全民聲討】
截至2016年,Uber因安全失責、司機審查和管理不當等問題,在全球各地吃下的罰單不計其數。
除洛杉磯和舊金山用戶索賠的2850萬美元,數額比較大的還有:加州因Uber對酒駕司機投訴的不作為而罰款113萬美元;臺灣更是對Uber處以2.31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5100萬元)的巨額罰款,并勒令Uber歇業。
為平息眾怒,Uber四處救火,在全球各地向主管部門交罰款、做整改、加強司機審查、規范運營機制,安全審核也日趨嚴密。
面對備受詬病的司機背景審查,Uber引入全美職業背景審查協會認可的系統,詳細搜集所有Uber司機申請者的全名、出生日期、社安號、駕照號、駕照復印件、車輛登記、保險、全面車檢等信息。之后,公司會通過審查系統,對申請人過去7年的安全記錄、犯罪史等進行核實。
就在Uber以為“7年背景調查”萬無一失的時候,更惡劣的事件出現了。
2016年2月20日,美國密歇根州發生連環槍擊案,Uber司機賈森·達爾頓在5個小時內發動3輪槍擊,瘋狂掃射沿途的路人、售貨員、兒童,最終造成6死2傷。
令人震驚的是,達爾頓行兇過程異常淡定,槍擊間隙居然還在利用Uber接單拉活。
這起槍擊案在全美引發巨大恐慌,奧巴馬親自對事件表示譴責。
事發后,Uber強調:達爾頓在簽約前通過了過去7年的背景調查,這個人是“沒有犯罪記錄的”。當地警察局長也表示:調查發現嫌疑人沒有犯罪史,他的背景沒有任何問題。
但美國民眾并不買賬!
有人說只核查司機7年的歷史遠遠不夠,以往一些Uber侵害案中的司機,其案底甚至可追溯到1982年。還有人指責Uber的司機背景審查就是應付差事,他們“從來不和司機面對面交談”,不做指紋掃描,對司機投訴的處理也不及時。
作為“槍擊案”中被射殺的6歲女孩的辯護律師,多蘭憤怒地指出,Uber的服務條款強調乘客“自擔”搭車風險,“這等于說,我們不對你遇到的任何事情負責,你遭遇強奸或是被殺,都與我們無關!”
在持續不斷的追責和聲討中,Uber高管團隊不得不緊急召開媒體會議,向公眾致歉,詳盡解釋大家關注的Uber司機背景調查和安全監管問題,并表明會盡一切可能配合司法調查。
然而Uber的道歉沒有引起多少同情。只要Uber司機侵害乘客案件還在發生,美國人民的討伐就一輪接著一輪,并在實際行動中用腳投票。
【創始人下課】
就在槍擊案過去兩年多后,Uber再次陷入丑聞。
2018年4月,美國14名受到Uber司機性侵或騷擾的女乘客,聯名向Uber董事會發出公開信,表明她們已向司法部門發起集體訴訟,并要求公開審理。
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隨即發表一份調查,稱至少有103位Uber司機在過去4年中被指控性侵或性虐乘客,這個數據還僅僅來自美國20個主要城市的警察報告。
調查披露,許多Uber司機性侵案還沒進入司法程序,就被Uber以私下和解的方式息事寧人,還要求受害人“簽保密協定”。
Uber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失去耐心的美國民眾自發組織抵制Uber活動,他們在社交網絡上聲援那些被Uber司機侵犯的女乘客,鼓勵她們共同參與訴訟。
對此,Uber顯得有些束手無策。
達爾頓槍擊案之后,Uber并非無所作為,從2016年到2018年,Uber一方面開發司機駕駛行為監控功能,一方面重金投入自動駕駛技術,希望在未來以無人駕駛提升乘客安全感。
對于司機背景審核,Uber聲稱,目前已經完善到信用記錄、政治背景、犯罪記錄、社會安全號信息、性騷擾歷史、擁有車輛信息、過往求職經歷等。在乘客端,Uber植入了一個緊急求救按鈕,乘客點擊按鈕即刻接通911,即使不說話,警方也能第一時間獲取乘客位置信息。
可這一切舉措,在103起Uber司機性侵案件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Uber在全球每天提供1500萬次載客服務,其中到底有多少司機是潛藏的罪犯,美國檢察官和警察斷言:絕對比報道數字要多很多。
CNN的性侵調查報告把民眾情緒挑到了極致,網絡上的抵制與聲討隨時可能演變為一場行動。
Uber如履薄冰。就在一年前,在全美社交媒體上一場聲勢浩大的“刪除Uber”行動中,年輕人群起而攻之,演藝界明星發布卸載Uber的截圖。短短兩天時間,Uber就從App榜前排跌到第13位,而競爭對手Lyft火速躥升至第4位。
只要侵害事件還在發生,Uber就無法洗脫“原罪”。
即便賠了2850萬美元,即便在全球多地業務被關,即便采取大量整改措施,美國人民依然對Uber不滿,關掉Uber的呼聲越來越高漲。
走進死胡同的Uber,選擇斷臂以謝天下。
2017年6月11日,Uber董事會在長達6小時的討論后,一致決定:安排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離開公司進行休假。
10天后,創建并執掌Uber八年之久的Travis Kalanick,在公眾指責與業內詬病中,帶著“失道寡助”的形象辭去CEO之位。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Uber司機殺人后,美國怎么做?網友:直接打臉滴滴順風車2018-08-29
- Uber司機殺人后平臺和司機都受到了怎樣的處罰 女性朋友如何安全乘車2018-08-29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游客美國自拍時墜崖身亡怎么回事?游客自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