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研究有助揭開水源砷污染之謎
新華社洛杉磯8月30日電 近年來,砷污染及砷中毒事件在全球范圍內頻發,遭受砷污染的飲用水成為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美國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砷是如何借助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進入水源的。這對于預測砷遷移轉化對環境的影響有重要意義。
砷是俗稱的“砒霜”中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有毒元素。全世界至少有1億人飲用的水砷含量超標。此前研究表明,攝入砷可能會增加人罹患肺癌、膀胱癌和皮膚癌等癌癥的風險。
砷酸鹽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含砷化合物,它通常吸附在沉積環境中的鐵礦物表面,難以溶解到地下水中。那么水中的砷污染從何而來?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當環境缺氧時,一些微生物會進入厭氧代謝模式,將砷酸鹽轉化為易溶于水的亞砷酸鹽,從而污染地下水。
在這一過程中,砷酸鹽呼吸還原酶扮演了關鍵角色。這種酶的結構微小,即使在顯微鏡下也難以看到。研究團隊運用X射線衍射技術來準確顯示其結構及其與砷酸鹽結合的位點,這對了解它的功能有重要幫助。論文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進一步研究發現,砷酸鹽之所以對人體有毒,原因在于它在化學上與磷酸鹽相似,而磷酸鹽是細胞產生三磷酸腺苷(ATP)的必要化合物,ATP是細胞能量的來源。如果砷酸鹽過量,細胞會優先與砷酸鹽結合而不是磷酸鹽,從而破壞產生ATP的能力,導致細胞死亡。
加州理工學院地質生物學教授紐曼表示,研究砷酸鹽呼吸還原酶在相關環境中如何發揮作用,有助于了解砷如何通過細菌進入飲用水,從而幫助解決復雜的環境安全問題。
責任編輯:金林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 研究加快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工作2019-03-29
- 最高法:進一步發揮破產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積極作用2019-03-28
- 最高法: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2019-03-28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游客美國自拍時墜崖身亡怎么回事?游客自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