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類在太空創造出“物質第五態”,證實愛因斯坦93年前預言
英國《自然》雜志10月17日發表一項物理學重磅研究:科學家們在太空中首次創造了“物質的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基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驗得到的見解,將會促進天基引力波探測器的發展。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可看作是低密度原子氣體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并且坍縮成非常致密的量子態時形成的物質狀態。該狀態的特性使其成為感應極小的慣性力的理想選擇,而且它們可用于測量重力加速度——保持原子做自由落體運動可以增加這些測量的靈敏度。研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等量子系統,非常有助于增加我們對引力波、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解。
此次,德國漢諾威大學研究人員麥可 盧克曼、厄恩斯特 雷塞爾及其同事,在探測火箭任務MAIUS-1(微重力下的物質波干涉測量)上創造了人類第一個自由落體天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其與地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相當,在1.6秒內產生約10萬個原子,而且研究團隊在6分鐘的太空飛行中,能夠進行80多次實驗。科學家表示,這些實驗有助于增加人類對于在太空進行冷原子實驗的理解,并且有望為量子氣體實驗開辟一個新時代。
早在1925年愛因斯坦就預言,在極低的溫度下,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原子可能會發生轉變——隨溫度不斷逼近絕對零度,越來越多的原子會聚集于最低的能量狀態上,直到幾乎所有的原子都處于這一個能量狀態上,整體呈現一個量子狀態,所有的原子似乎都變成了同一個原子,不再分你我他。這種狀態后來被命名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也被稱為是與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并列的“物質的第五態”。
責任編輯:金林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 研究加快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工作2019-03-29
- 耳聾基因療法項目獲歐盟200萬歐元資助2019-03-26
- 首位獲阿貝爾獎女性數學家烏倫貝克:被數學救贖2019-03-2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游客美國自拍時墜崖身亡怎么回事?游客自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