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阿根廷研究人員宣布發現了一座2.2億年前的恐龍“墓地”。化石于2018年9月出土,主要是骨頭且幾乎沒有沉淀物。科學家還在這處“墓地”中發現了7至8只二齒獸(哺乳動物祖先)的化石,以及一些疑為鱷魚祖先的爬行動物化石。
對此網友說:“一直很好奇 科學家們是如何確定年份的”“這個世界真的是很久遠”“恐龍還有墓這一說?”“幾億年后會不會也有生物發現了人類的化石”“恐龍上億年也沒進化出智慧,人類幾百萬年就從猴進化成了人?說實話了我對人類起源抱有懷疑”“說到墓我以為有人給它立了個碑”
研究古生物(恐龍化石)是為了增進對現代生物環境的理解,從而為人類生存帶來可持續的希望,就像讀史能夠鑒古知今。作為遠古時代的生物遺留,恐龍(包括其他古生物)化石的主要價值有兩個:告訴人們遠古時代的生物是什么樣的;告訴人們遠古時代的環境是什么樣的。
前者的意義主要在進化學——人類是從哪里來的、生物鏈是如何構成。什么樣的遺傳性能夠在進化中脫穎而出,從而避免滅絕。后者的意義主要在環境學——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變化的。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地球生物會迎來什么樣的挑戰。人類應該如何作為,才能爭得多一份生機。
世界各地出土的恐龍化石特點迥異,但一般僅屬于侏羅紀某一時期、某一種類,或個體殘損不全,或零星發現,規模較小。而祿豐恐龍化石具有以下特點:科研價值高,科考科普旅游性強恐龍問題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課題,它涉及地球演變學、生物進化學、動物學、地理學、植物學等多學科。祿豐發現的恐龍生存距今1.35億年~1.8億年,縱跨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時代,其中侏羅紀時代化石最為完整,涵蓋了早、中、晚侏羅紀時代的恐龍生存演化軌跡。阿根廷發現2.2億年前恐龍墓,約有10只恐龍的化石!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2.2億年前恐龍墓怎么回事 恐龍墓穴是怎么建造的2019-04-22
- 2.2億年前恐龍墓照片曝光長什么樣?2.2億年前恐龍墓在哪里發現的2019-04-20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烏克蘭新任總統澤連斯基個人資料背景介紹 當2019-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