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人腦連接互聯網,請慎之又慎!

      將遭遇倫理和技術挑戰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未來某一天,你走在路上,突然餓了,你的大腦中會立刻出現附近餐廳的相關信息,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需要利用搜索引擎去查詢,這是因為彼時你的大腦已與互聯網相連。恍若《黑客帝國》中的情景再現,是不是很酷?

      《黑客帝國》幾乎已成為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預言書”,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未來科技就是上述的腦機接口。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腦機接口面世的時間可能大大早于很多人的預期,或許幾十年內就能實現。

      而中國自動化學會混合智能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張軍平教授則對此持謹慎態度,他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腦機互聯還面臨很多技術和倫理方面的問題,在這方面,人類應該慎之又慎。”

      人腦/云界面系統:腦與腦相連

      美國加州分子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神經科學前沿》雜志上撰文稱,這個新研究項目名為“人腦/云界面系統”,可以將納米機器植入人體,實現與網絡的實時連接。

      報告資深作者小羅伯特·弗雷塔斯發表聲明說:“這些納米機器人設備可以在人類的脈管系統中識別方向,跨越血腦屏障,在腦細胞之間甚至腦細胞內部精確地自動定位。然后,它們會讓加密信息在人腦和基于云的超級計算機網絡之間無線傳輸,實時監控大腦狀態并提取數據。”

      “人腦/云界面系統”這一概念最早由未來學家雷·庫茨韋爾提出。庫茨韋爾還表示,10年內計算機會像人類一樣聰明。而且,這一概念有可能使人類只要想到一個問題就會立刻得到解答,而不是用搜索引擎去查詢。

      報告第一作者努諾·馬丁斯博士在聲明中補充說:“‘人腦/云界面系統’由神經納米機器人技術調節,可以使個體有能力在云端即刻獲取人類積累的一切知識,從而大幅提高人類的學習能力和智力。”

      論文稱,除此之外,該系統還有其他一些潛在應用,包括改善教育、智力、娛樂、旅行和其他互動體驗的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盡管還沒有到準備進行大規模人類試驗的階段,但這項新生技術已經存在,并在較小規模上取得了成功。

      馬丁斯解釋道:“盡管還不是特別先進,但一種實驗性的人類‘腦網’(BrainNet)系統已經完成測試,使不同人腦之間實現了通過云端進行意識驅動的信息交換。”

      據報道,去年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神經學者發明了上述名為“腦網”的技術,讓三個人僅憑意識共享內心想法,玩“俄羅斯方塊”游戲。研究小組使用腦電圖記錄來自兩個人腦的電脈沖,并用經顱磁刺激(TMS)將信息傳遞給第三人的大腦。最終,他們在一個界面中實現了三個大腦同時交流協作,高效地處理俄羅斯方塊的排布問題。

      人機融合:實現人類與人工智能共生

      其實,人與機器相融合這一觀念并不新奇,包括庫茨韋爾在內的其他人都有過詳細論述。

      2018年,未來學博士伊恩·皮爾遜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提出了人類終將長生不老的理論。皮爾遜指出,這不是通過人類的自身軀體實現的,而是通過把大腦與人形機器人結合實現的。

      皮爾遜在博客中寫道:“假設你存夠了錢,也做好了準備,你的大腦可以與一臺人形機器人相連,用其作為自己的身體,然后還像從前一樣,你還是你,只是換了一個更年輕、高度升級的身體。這有可能在2050年左右實現。”

      張軍平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表示:“如果是保留大腦,并與機器相連,來實現人機融合,這也會帶來兩個棘手的問題。一是如何能有效從身體上剝離大腦,這一點本身就極其困難。二是如果成功了,那也就意味著人類也可以反向通過機器來控制大腦,那如何保證被人機融合的大腦不是處在‘缸中之腦’的虛假環境中呢?”

      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此前曾對人工智能的潛在危險發出警告。他說,人工智能“是關乎人類文明存亡的最根本的風險”。他認為,保持與機器智能同步的最好辦法,是升級人類智能。

      目前,他最新成立的“神經連接”(Neuralink)公司正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據該公司網站介紹,其正在“開發用于連接人類和計算機的超高帶寬的腦機接口,最終實現人類與機器的真正融合。”

      在2018年11月的一次采訪中,馬斯克間接提到,“神經連接”公司希望“重新定義未來人類的樣子”,幫助人類“實現與人工智能的共生”。

      馬斯克相信,這些努力有助于通過數字智慧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在他看來,數字智慧“將大幅超越生物智慧”。

      倫理和技術障礙:不容小覷

      張軍平則表示:“人工智能領域容易在獲得一點小成就的前提下,就對未來的發展表現得過于樂觀。前兩次人工智能的低谷,與這種樂觀情緒導致對人工智能的過高期望不無關系。大腦與互聯網相連,還面臨不少技術和倫理方面的障礙。”

      他解釋說:“首先,我們對人類大腦的理解遠遠不夠。由于現有探測設備的局限性,我們在探索大腦活動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上仍然不高,因此無法在局部和整體之間形成光滑的過渡,也不足以讓我們形成能充分了解大腦活動和思維的斷言。”

      張軍平表示:“此外,若要確保腦機接口不損傷人體,所需要考慮的因素依然很多。舉例來說,現有的腦機接口設備多是頭戴式的,無法獲得細胞尺寸級的信號控制。而要實現與大腦真正意義的全連接,我想它的前提應該是換頭術要先成功。那樣才意味著至少我們能把神經控制通路理解清楚了,然后才能上升到意識層,對高層的智能進行模擬和實現人機融合。總的來說,我們距離《黑客帝國》中那個能實現超高速信息傳送的腦機接口,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結束緬甸救災 廈門兩救援隊回家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欧美亚洲国产SUV|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