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天體對天文觀測的影響不僅是可見光污染。從事空間碎片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張耀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以“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為例,為了避免FAST觀測任務受到衛星過境時發射的或者轉發的信號的影響,工程人員做觀測任務計劃時會提前進行衛星過境分析,將衛星過境的時段列為不可觀測時間段,防止其信號干擾FAST的正常觀測,甚至損害接收機。所以,大量的衛星星座項目對射電天文領域的探測是有較大影響的。
“除了對射電天文的影響,大量的衛星組網項目對整個空間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張耀表示,12000顆星鏈衛星主要運行在高度為500公里到600公里的軌道,造成該軌道附近衛星之間十分擁擠,相互之間的碰撞幾率大大增加,從而造成更多的空間碎片。如果不采取一些相對應的減緩措施,若出現爆炸鏈式反應,將導致空間的不可持續利用。
破解之道:出臺規范措施,讓航天與天文共發展
“天文學界的擔心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執行院長楊天梁認為,天文界和航天界都應客觀辯證地分析問題。隨著航天航空技術的發展,各方面成本大大降低,天文觀測的成本也會降低,航天界應充分考慮并盡量減少污染,天文界在條件具備后也可考慮把觀測平臺架到外太空去。
“衛星部署所帶來的光污染通過某些技術手段應該可以解決。”開采夫(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政表示,“而且衛星也是一種有效的天文觀測手段。充分利用新技術可以實現更好的天文觀測。衛星業的發展會對天文衛星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人造衛星污染星空怎么回事 人造衛星真的會污染星空么?2019-06-20
- 人造衛星“污染”星空? 天文學界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2019-06-20
- 兩部門:進一步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2019-04-2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韓設計師偽裝原創怎么回事 低價購買中國服裝2019-06-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