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看過科幻片《人獸雜交》?電影中半人半獸的生物很可能將進入現實中。近日,史上第一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批,一名日本干細胞科學家已獲得政府支持來制造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預計用于器官移植。
在今年三月之前,日本明確禁止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生長超過14天,或者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代孕的動物子宮。但從三月開始,日本教育和科學部發布了新政策,允許創造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并且可以讓這些胚胎移植到動物體內并被足月分娩。
本次獲批的人獸雜交胚胎正是根據日本新規則批準的第一個實驗,它并非直接由人和動物交配產生的。該研究負責人東京大學醫學科學所的中內啓光 (NAKAUCHI Hiromitsu)教授表示,他們計劃在小鼠和大鼠的胚胎中培養人類細胞,形成兩種物種的細胞在胚胎內融合并生長的狀態,然后將這些胚胎移植到代孕動物體內,目標是制造出由人類細胞形成的器官,最終可以移植到人體內,解決器官移植的緊缺問題。
為了讓大眾能更好的了解和接受這種做法,研究人員將緩慢進行這項研究,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試圖讓任何雜交胚胎足月。在現階段,研究人員計劃先培育14.5天的雜交小鼠胚胎(此時器官大部分可以形成),隨后培育出15.5天的雜交大鼠胚胎。
中內啓光表示,如果前兩項研究都能順利完成,他們還將申請政府批準在豬身上培育長達70天的雜交胚胎。
實際上,這并非中內啓光的第一次雜交胚胎的嘗試。2017年,中內啓光曾將小鼠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注射到先天缺乏胰腺的大鼠胚胎中,讓大鼠長出了一個完全由小鼠細胞形成的胰腺。當新形成的胰腺再移植到患有糖尿病的小鼠體內后,小鼠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有效的治療了糖尿病。
對中內啓光來說,這項研究啟發了他制造人獸雜交胚胎的想法。然而,讓人類細胞在另一個物種中生長并不容易。中內啓光和他的同事曾在2018年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議上宣布,他們已經將人類iPS細胞植入綿羊胚胎。但遺憾的是,這個只生長了28天的雜交胚胎只形成了很少的人類細胞,沒有類似器官的東西。
中內啓光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人類和綿羊之間的遺傳差距太大。因此,他希望在人獸雜交胚胎實驗中繼續解決這個問題,將試圖確定是什么限制了人類細胞在動物胚胎中的生長。
一些生物倫理學家對此擔心,這會造成人類細胞可能會偏離目標器官的發育,進入發育中動物的大腦中,并潛在影響其認知。但中內啓光表示,他在實驗設計中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正在嘗試定向器官生成,細胞只進入胰腺。
可以預見,一旦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成功,必將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為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福祉。但若突破倫理學底線,違背自然規律,誕生出人獸雜交的新物種,恐怕也必將付出“亂倫”的代價。
網友評論
對此,網友表示并不能接受:
延伸閱讀: 做試管嬰兒將可選擇“最聰明”胚胎 英媒:引發倫理問題
2019年5月27日報道 英媒稱,據美國一名權威科學家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做試管嬰兒的夫婦將能夠選擇“最聰明”的胚胎。
據英國《衛報》網站5月24日報道,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主管科研的副校長徐道輝(斯蒂芬·徐)說,科學進步意味著人類不久就能夠對胚胎的潛在智商給出可靠的評分,從而就是否應該采用這項技術對社會提出一個深刻的倫理問題。
徐道輝的基因組預測公司已經為在美國不孕不育診所接受治療的夫婦提供了一項檢測服務,能夠篩查出智商異常低的胚胎。
徐道輝對《衛報》記者說:“準確的智商預測是可能的,即使不是未來5年內,那么在未來10年內也肯定可以。我預計一些國家會采納這項技術。”
報道稱,基因組預測公司目前尚未在英國推出檢測服務,但它計劃在年底之前向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提出申請,開始提供1型糖尿病風險的檢測服務。
報道指出,新一代基因選擇嬰兒的前景引發了人們對于意外醫療后果和現有社會不平等可能加劇的擔憂?;驒z測能夠有效預測智商的科學技術也引發了爭議。
牛津大學統計學教授彼得·唐納利說,應該“十分謹慎”地對待此類智商預測。他說:“出于倫理原因,我對此非常擔憂。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壞的主意。”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在動物胚胎中培育人體器官怎樣培育 日本人獸2019-07-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