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題:銘記歷史 永續精神——寫在第74個日本投降紀念日

      新華社記者

      74年前的8月15日,經過14年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終于聽到了夢寐以求的喜訊: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永存史冊的偉大勝利。74年后,在這個象征著人們從戰火走向和平的重要紀念日,各地群眾紛紛聚集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抗戰紀念館,緬懷抗戰英烈,從先輩身上汲取在民族復興征程上接續奮斗的精神動力。

      記者近日在陜西、遼寧、黑龍江、云南、內蒙古等地了解到,不少革命和抗戰紀念館正在不斷應用新技術形態傳承抗戰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也從歷史教育中受到感染,成為抗戰精神的傳播者、踐行者。

      走,到歷史現場尋找前輩奮斗的足跡

      車出延安城,行駛50公里后,便至南泥灣。立秋剛過,成片的荷花、向日葵、稻田把南泥灣打造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花籃”。15日,在南泥灣景區的稻香門,盡是攝影留念的參觀者。

      抗日戰爭時期,南泥灣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1941年,八路軍120師359旅在這里一邊練兵,一邊墾荒,為前線將士送去糧食。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把荒涼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好江南”。

      近年來,南泥灣不斷探索紅色文化教育方式的創新,每天這里都有五六千名游客前來參觀。據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南泥灣已接待游客約120萬人次。

      老黨員侯秀珍今年74歲,是南泥灣的志愿講解員。她的公公劉寶齋是八路軍359旅的一名副連長。受老一輩的感染,年輕時,侯秀珍就帶領全村婦女上山種樹,為光禿禿的山嶺披上綠裝。如今,老而不休的她每天都要給參觀者講解大生產運動和南泥灣的變遷。

      “我對一茬又一茬的年輕人說,現在我們都是新時代的人,但是不要忘了這些都是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得來的。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強大。”侯秀珍說。

      讓更多人了解抗戰歷史,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武明光的目標。他說:“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這里的很多抗戰遺址、烈士陵園都散落在山里。”

      如今,“紅色柏油路”串聯起散落在山中的抗戰遺址和紀念館,組成參觀環線。“參觀者能身臨其境看到當時的生活和作戰環境,更能感同身受。”武明光說。

      看,新技術讓歷史“活”了起來

      莊嚴的入場儀式結束后,穿過由14根抗戰時光柱制造而成的時空隧道,孩子們穿越回到東北抗戰時期。體驗館中心的圓桌上,放有趙一曼、楊靖宇等抗日英雄的卡通涂色卡,這些涂色完成的卡片經過平板電腦掃描,就能顯示出人物的3D虛擬成像。

      這是記者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兒童體驗館看到的場景。作為國內第一家以抗戰歷史為主題的“兒童體驗館”,自2016年開館以來,這里已經接待了數萬名兒童前來體驗。

      為不斷傳承紅色基因,哈爾濱市南崗區的東北烈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還將紀念館打包“裝進了口袋”。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來源于智能手機。因此,他們專門設計推出了相關軟件,游客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就可通過VR全景功能,隨時隨地走入展廳,參與留言互動。

      陜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說,越來越多新技術的應用把歷史從“靜態”變為了“活態”,讓參觀者走進歷史,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學,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這里是騎兵宿舍,旁邊是馬廄,這個展廳為大家實景還原了大青山支隊騎兵連在抗戰期間的生活環境。”伴隨著洪亮的講解聲,志愿者尹璐帶領30多名小學生步入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內的“草原之鷹展廳”。

      1941年到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者推行殘暴的“治安強化運動”和“施政躍進運動”,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糧食、馬具等物資都運不進根據地。許多大青山地區的老鄉自發成為八路軍的采購員,有的老鄉為了讓子弟兵吃到現磨的面粉,趕了40里夜路將自家300多斤的磨盤背上了山。

      講起老鄉背磨盤上山的故事,尹璐的眼眶濕潤了,很多小觀眾也紅了眼眶。

      尹璐的爺爺在70多年前,曾是大青山支隊騎兵連的一員。從小聽爺爺故事長大的尹璐,在年初得知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招募志愿者時,便報了名。她說,以前只知道爺爺是軍人,參觀展館后,才明白他們那時候的年輕人是怎樣背負著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參軍入伍的。“作為騎兵連戰士的后代,我責無旁貸地要講好先輩們的抗日故事。”她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走進革命紀念館當起了志愿者。滇西抗戰紀念館館長楊素紅介紹,2013年以來,滇西抗戰紀念館已培訓了1200余名“小小講解員”和1000余名社會志愿者。

      “抗戰紀念館匯聚了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抗戰精神。”騰沖市滇西抗戰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伯紹海說,歷經血雨腥風的抗戰歲月,熔鑄了一座座豐碑永存的紀念館,先輩們的抗戰精神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奮發圖強,開創未來。(執筆記者張斌,記者林碧鋒、王君寶、魏婧宇、趙洪南)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亚洲黄色网址大全|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久久久久|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