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瑞士人為冰川送葬什么原因 為何要為冰川送葬

      【瑞士人為冰川送葬】為冰川辦葬禮!據瑞士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一瞥報》23日報道,當地時間22日,瑞士氣候人士為阿爾卑斯山脈冰雪枯竭的皮措爾冰川舉辦了一場莊重的“告別儀式”,正式宣告這座冰川的“死亡”,為全球氣候危機再次敲響了警鐘。據世界氣象組織觀測,人類在最近五年間經歷了有史以來的“最熱時段”,冰川加速消融、海平面持續上升,大自然的反噬就在眼前。

      當地時間22日,一支奇特的“出殯”隊伍在瑞士格拉魯斯山集結。約250名當地居民、登山愛好者和環保權益人士身著黑色服飾,向海拔2700米處的皮措爾峰進發。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跋涉,一行人抵達目的地,并為迅速消融的皮措爾冰川舉行了“告別儀式”。伴隨著阿爾卑斯長號奏出的哀樂,隨行的牧師與環境科學家分別發表紀念冰川的“悼詞”,活動參與者還特意獻上了花圈。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冰川學家馬特亞斯·胡斯表示,自1850年以來,瑞士境內有超過500座冰川消失。其中只有50座擁有自己的名字。所以今天人們紀念的皮措爾冰川不是瑞士失去的第一座冰川,但可以說是人們研究得比較徹底的冰川當中第一座消失的。

      “冰川”通常是指極地或高山地帶存在的天然冰體。在冰川形成的地區,降雪、積雪的速度常年超過融雪的速度,一些巨大冰川的成形能跨越幾個世紀。冰川的大小并無明確標準,國際慣例通常把覆蓋面達到10萬平方米的冰體視為“冰川”。據科學家回顧,皮措爾冰川早在1893年就已經被納入冰川監測系統。受氣候變化影響,它在2006年起開始迅速消融,短短十幾年間竟“蒸發”了80%至90%,面積僅剩2.6萬平方米,“還不到4個足球場大”。瑞士氣候保護協會的負責人德賈科米表示,從科學角度上說,冰雪成分的大量流失已令皮措爾失去了“冰川”的屬性,成為全瑞士第一座正式被學界“宣告死亡”的冰川。

      德賈科米說,它的消失極具警示意義:在瑞士,80%冰川的規模與之相仿,如果現在不做出應對措施,那么皮措爾的命運可能代表了瑞士冰川生態的未來。瑞士《新蘇黎世報》稱,瑞士研究人員4月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阿爾卑斯山上的冰雪可能將在80年內完全融化。冰川的消失,將嚴重影響瑞士的旅游業,并可能出現各種自然災害,對瑞士來說將是一大打擊。瑞士人已開始采取各種辦法拯救冰川,包括用布遮住冰川、制造人造雪等。

      冰川變化是環境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的重要參照,它們直接影響著人類農業灌溉、日常用水供應、動植物生態,以及海平面的高度。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稱,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全球冰川生態經歷著劇變:自1912年以來,素有“非洲屋脊”之美譽的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成分持續萎縮,截至2009年已經減少了85%左右。學界早在10年前就已發出警告,“赤道雪山”的奇觀或將在2022年左右完全消失。“世界屋脊”狀況也不容樂觀:學界預計,喜馬拉雅山中部和東部大部分區域的冰川將在2035年消失。

      “德國之聲”稱,瑞士并非首個為冰川舉行“葬禮”的國家。2014年,冰島奧基庫爾冰川被宣告“死亡”、“享年”700歲;今年8月,冰島政府為這座冰川舉行了“國葬”——冰島總理雅各布斯多蒂爾親自出席了儀式。奧基庫爾冰川的“墓志銘”極具警示意義:“謹此紀念國家首個失去冰川地位的山峰……在未來200年間,我國的所有冰川皆有可能會面臨同樣命運。”

      在科學家看來,類似的活動極具教育意義:因為“氣候變化”的概念對于普通人來說往往不過是一堆“駭人的數字”和“復雜的科學模型”,而這種活動形式卻能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危害。

      就在皮措爾冰川的“葬禮儀式”第二天,2019年聯合國氣候峰會在一片“抗議聲”中艱難開幕。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從上周五起,全球多地爆發大規模的氣候抗議活動,覆蓋了墨爾本、柏林、紐約和孟買等國際大都市,總參與者高達數百萬人;這場全球性運動受到了瑞典氣候問題活躍人士桑伯格的“號召”。這位備受爭議的未成年“氣候斗士”宣稱,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氣候罷工(罷課)”運動。21日,法國巴黎舉行的氣候游行活動迅速轉變成一場大規模暴力事件,當地無政府主義者混入游行隊伍,肆意放火、打砸商鋪,法國警方向暴力人群發射煙霧彈,并逮捕了160多名不法之徒。美國的氣候團體更是準備在當地時間23日發起“華盛頓停擺”運動——阻斷街道、中斷通勤,行動時間與氣候峰會同步。

      然而有輿論認為,聯合國制定的減排目標難以達成共識。英國《每日電訊報》稱,由于氣候峰會組織方只允許有新的減排目標宣布、或是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發言,仍舊支持使用煤炭的日本、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在此次大會上不具備發言資格。就在多國元首22日趕往紐約、準備參會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還在俄亥俄州共同參觀工廠,擺明了是要“高調缺席”。

      有媒體評論稱,各國在氣候事業上“四分五裂”的現狀,難免要讓氣候權益人士感到失望。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尼古拉斯·斯特恩直言:“我認為現階段我們無法期待重大突破。”【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