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9個世界糧食日。根據今年7月發布的2019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據估算,2018年全球仍有超過8.2億的人口面臨饑餓的威脅。今天,全世界每9人有1人沒有足夠食物。與此同時,全球每年的食物浪費量也是驚人的。
中國隱性饑餓人口達3億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中國隱性饑餓人口達3億。
隱性饑餓,就是由于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在其他營養成分上過度攝入,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饑餓癥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表示,常見的隱性饑餓包括缺鈣、缺鐵、缺鋅、缺乏各種維生素等。
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眼下又正是秋糧收獲之時。據農業農村部15日數據,目前秋糧已收獲近7成,增產趨勢明顯。全國秋糧已收獲8.6億畝,完成66.8%,進度同比持平。其中,中稻(一季稻)已收65.2%,玉米已收71.9%,大豆已收79.8%。
業內專家預計,未來我國人均口糧消費將穩中略降,飼料和工業轉化用糧消費繼續增加,糧食消費總量剛性增長,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面對未來,中國能否依靠自身力量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說。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70年來,中國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和約占世界1/4的糧食產量,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也為世界糧食事業作出“中國貢獻”。浪費、隱性饑餓、膳食不均…我們仍面臨不少挑戰。
多知一點:世界糧食日
世界糧食日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
1972年,由于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蘇聯大量搶購谷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饑餓和營養不良作斗爭。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更趨嚴重。關于“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的。
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議確定,1981年10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創建紀念日)是首屆世界糧食日,此后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在于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第39個世界糧食日是什么?世界糧食日是在怎么的?2019-10-16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特朗普彈劾案將進參議院 美兩黨拉響選舉保衛2019-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