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哈佛大學工程與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模擬肉類質感的可食用明膠支架上培育出了兔子和牛的肌肉細胞,表明“人們可能最終無需飼養和屠宰動物就能生產出逼真的肉制品”。
哈佛造出人造兔肉
動物肉主要由骨骼肌和脂肪組織組成,前者生長在細長的纖維中,就像我們在牛排或者切碎的雞肉、豬肉中看到的那樣。對于科學家來說,制造這些纖維是生物肉工程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Luke Macqueen介紹,為了生長出與肉相似的肌肉組織,研究人員需要找到一種可以食用的“支架”材料,讓肌肉細胞能夠附著在其上三維生長。“找到一種高效的方法來大量地生產這種支架,并證明它們在食品生產中的潛在用途至關重要。”
為此,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叫做浸沒旋轉噴射紡紗(irjs)的技術,利用離心力紡制特定形狀和尺寸的長納米纖維。他們用這項技術紡制了食品級的明膠纖維,以組成細胞生長的基礎。這些纖維模仿了天然肌肉組織的細胞外基質,就好似將組織粘合在一起并形成機理的膠水。
研究團隊在明膠纖維中植入了兔子和牛的肌肉細胞,肌肉細胞在明膠上生長成細長的結構,就像真正的肉一樣。
人造兔肉和人造肉有什么區別
人造肉是近幾年的熱點議題,主要有兩種不同的類型。
一種是像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那樣的植物性素肉,用豌豆蛋白、大豆等還原動物肉的質地和口感。這種人造肉已經面世,主要應用在漢堡肉餅當中。
另一種則是哈佛大學這項研究的主題、尚在實驗階段的實驗室人造肉。其原理是從動物身上提取肌肉組織,然后放入生物反應器進行培育。
人造兔肉測試應用
研究人員測試并比較了他們在實驗室生產的肉類與真正的兔肉、培根、牛里脊肉、火腿及其他肉類產品的質地差異。
Luke Macqueen說,通過分析這些肉的微觀結構和質地,他們發現,盡管實驗室產品和天然產品的質地相當,但天然肉類含有更多的肌肉纖維,意味著它們更加成熟。“肌肉和脂肪細胞的體外成熟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結合先進的干細胞來源、無血清培養基配方、像我們這樣的可食用支架以及生物反應器培養方法的進步來克服”。
盡管如此,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已表明,完全由實驗室培育的肉類是可能的。
Macqueen說,其團隊的設計規則以天然肉類為基礎。“最終,我們認為有可能設計出具有特定質地、口味和營養成分的肉類,有點像釀造”。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哈佛造出人造兔肉怎么回事?哈佛造出人造兔肉什么樣子好吃嗎?2019-10-22
- 哈佛發布畢業生數據:三成新生家長是哈佛校友2019-07-23
- 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哈佛占據14個學科榜首2019-06-26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優衣庫涉辱韓廣告怎么回事 優衣庫廣告說了啥2019-10-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