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補課不刷題 15歲上海女生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于10月29日在上海開幕,一群穿梭在會場的 “00后科學家”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與諸多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獎項的獲獎者們面對面,掀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頭腦風暴”。
此次論壇有44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1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獲得者參與,此外還有多位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中外院士科學家共同參與,涵蓋化學、物理學、醫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全球影響力。
這些“全球最強大腦”在一起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一主題,探討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密碼,書寫屬于人類未來的新預言。論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桌布討論”,將與會嘉賓分成15桌,每1至2位頂尖科學家和十幾位青年科學家圍坐在一起,就各式各樣的前沿科學話題進行“頭腦風暴”。在一些圓桌上,記者發現了幾位聚精會神的“少年科學家”。
這場將中學生和諾貝爾獎得主齊聚一堂的交流雖然短暫,但正如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杰·科恩伯格所言,這樣的交流讓具有科學潛質的年輕人接觸到世界頂尖科學家的指導,上海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決心和行動令人印象深刻,中國作為世界科技方陣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談方琳
這兩天,上海的一位高中女生火了,正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匯聚了全球65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被稱為“全球最強大腦”的聚會,15歲的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簡稱華師大二附中)高一(10)班學生談方琳,是最年輕的參會者。
網友對她的評論都是:“大神,請收下我的膝蓋”、“天才少女”、“少年強則國強”,“千萬別讓我媽看到”……
事實上,這已是談方琳第二年成為“最年輕科學家”,去年的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還在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讀初三的她,就成為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座上賓,去年她才14歲,今年繼續參會,仍是“最年輕”記錄保持者。
A
連續兩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之所以受邀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因為談方琳是“中學生英才計劃”中的一員。
“中學生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計劃,上海地區由上海市科協負責。2018年,上海市科協“英才計劃”上海管理辦公室選拔推薦10名英才學員,參與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活動,今年,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青年論壇環節,又有12位出生于2001年到2004年的上海市“英才計劃”成員受邀與頂尖科學家面對面交流,談方琳連續兩次入選。
B
初三時的研究項目 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的估計式
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華東師范大學的老師,她小學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初中就讀于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高中考入了心儀的華師大二附中。受家庭的熏陶,她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這個孩子很值得研究,在初中階段,從來不在外補課,也不刷題。”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校長許軍介紹。
談方琳目前最出眾的成績,是在讀初三時憑借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她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聯系。作為應用,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
C
“和大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激發了我做科學研究的熱情”
談方琳是個對科研執著的女孩。去年,她與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面對面交流,“弗蘭克教授說保持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面對科研難題時的勇敢無畏都很重要。”一年來,談方琳更加努力,“和這些大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激發了我做科學研究的熱情。雖然學習任務很重,但我仍然堅持做一些數學上的小研究。”談方琳這么描述自己一年來的成長歷程。
今年,談方琳對話的是光遺傳學創始人、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獲得者吉羅·麥森伯克。在交流環節,她用流利的英語向吉羅教授請教:“請問,您認為做課題最重要的個人品質是什么?”吉羅教授告訴她,對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面對困難和失敗的時候學會調整心態,重新開始。因為科研過程中,失敗總是要比成功多很多。
“這個回答對我太有啟發了。”談方琳說,自己最近在做的一個課題比較難,快兩個月了還一直沒有進展,就有些喪氣。聽了教授的鼓勵后,她意識到,遇到困難,更要勇于堅持。
蔣騁昊
正在上高二的他
研發出一種凝膠狀的潰瘍藥物配方
就讀于大同中學的蔣騁昊也是上海市“英才計劃”的成員之一。受家人影響,他從小對醫學充滿了興趣。正處于牙齒矯正期的他由于需要戴牙套而常年受到口腔潰瘍的困擾,但他發現現有的口腔潰瘍藥物存在持久性不強的缺陷,因此從初三開始萌發了研發治療潰瘍新配方的念頭。經過導師的幫助以及自己反復思考和試驗,正在上高二的他研發出了一種凝膠狀的潰瘍藥物配方,并正在進一步完善。當蔣騁昊向同組的頂尖科學家和青年科學家們介紹自己的項目時,引發了牛津大學馬格達倫學院院士吉羅·麥森伯克的強烈興趣,這位神經科學領域的“大咖”追問了其關于實驗的一系列細節,并頻頻點頭。
蔣騁昊表示:“通過此次和世界頂尖科學家的交流,有助于打開科學思路、強化創新意識、拓展國際視野??茖W應當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未來會繼續往藥學方向發展。”
胡詩成
受邀參加將在12月舉行的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高三學生胡詩成和蔣騁昊一樣也被分在了第十三組,她操著流利的英文和同桌的外國科學家探討關于化學的問題。胡詩成告訴記者,自己從初三開始對化學產生興趣,曾獲得上海市高中學科聯賽一等獎,接著自學大學化學,更加明確對化學的喜愛。入選“英才計劃”的她跟隨復旦大學的教授學習相關知識,每天放學后就“沉浸”在化學實驗室里,從事催化劑項目研究,經常一抬頭看時間就是晚上11點。
“我覺得能夠用分子的眼光來解釋世界上各種現象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希望我今后的研究可以進行工業化應用,從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及能源問題。”胡詩成說。這位化學“寶藏女孩”的勤奮態度讓吉羅·麥森伯克印象深刻,他鼓勵胡詩成繼續探索新的領域,培養良好的表達和寫作能力。
胡同學今年還獲得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能源化學一等獎和學科最佳,并受邀參加將在12月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她告訴記者,無論是去觀摩諾貝爾頒獎典禮,還是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和自己仰慕已久的“科學大咖”面對面交流,都是非常不一般的體驗,會對自己今后的科學發展有所啟發。
李仁宇
用兩年時間設計了一套
打橋牌的人工智能系統
上海中學高三學生李仁宇用了兩年時間設計了一套打橋牌的人工智能系統,類似“橋牌版AlphaGo”。新材料領域的專業知識對于這位計算機“寶藏男孩”而言有些陌生,可這絲毫不妨礙他和同組的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麥立強進行互動。擅長新材料研究的麥教授向李同學介紹了人工智能如何應用于新材料的研發和建模,鼓勵他更多地進行跨領域的探索,持續追逐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雖然有很多專業知識聽不太懂,但通過這個平臺領略到了頂尖科學家們的風采,在與科學家們交流后,我更加深刻認識到要在多領域不斷探索,”李仁宇向記者坦言,“我的知識積累還很有限,接下來要在大學繼續積累,明確自己未來的科研方向。”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心臟病康復繼續拼選戰 桑德斯醫生稱其勝任美2019-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