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天之內,印度面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態度一變再變。最終,印度還是決定不加入了。
據路透社11月4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當天表示,由于在關稅、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和非關稅壁壘方面存在分歧,印度決定不簽署RCEP。
東盟國家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15個亞太國家周一在沒有印度參與的情況下完成了這項大型區域貿易協定的談判。
印度公共廣播公司Prasar Bharati News Services在其推特上援引莫迪的話說:“目前的RCEP協定沒有充分體現RCEP的基本精神和一致的指導原則,它沒有令人滿意地解決印度的問題和關切...印度不可能加入RCEP。”
另據《印度時報》4日早些時候報道,莫迪表示:“我們的農民、商人、專家和產業都在這一決定(簽署RCEP)中有利益關系,同樣重要的還有工人和消費者,正是這些人讓印度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以及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當我評估RCEP時,我必須尊敬所有印度人的利益,但是我并未得到一個積極的答案,因此我的良心不讓我加入RCEP協定。”
印度一直擔心,這項要求逐步取消關稅的協議,將讓印度國內市場對大量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農產品開放,從而損害本國生產商的利益。
第35屆東盟峰會于11月2日在泰國曼谷開幕,涵蓋16國的RCEP談判能否在此次峰會中完成備受矚目,此前這項協定已進行了“7年長跑”,而印度正是其中“釘子戶”。
印度在峰會中面對RCEP的態度可謂一變再變。
3日,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話說,剩余15國都等著印度達成協議。一名東南亞國家的部長表示:“15個國家已經完成討論,只剩一個國家,我們等著這個國家解決他們的問題”。
據路透社11月4日援引泰方消息稱,RCEP已經完成協商,周一(4日)晚些時候將在峰會上宣布成果,不過協議正式簽署仍要等到明年。
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并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若RCEP成功,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3,所涵蓋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除了消除內部貿易壁壘、創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資環境、擴大服務貿易,RCEP還將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競爭政策等多領域。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印度不加入RCEP怎么回事 什么是RCEP 中國外交部回應說了什么2019-11-06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阿聯酋宣布大發現怎么回事 阿聯酋發現了什么2019-1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