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報道,法媒稱,科學家在1月20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警告說,長期干旱和氣候變化的其他影響正在致使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走向滅絕。據法新社1月20日報道,研究人員說,由于干旱、開墾土地、污染和建筑大壩,這種棲息在河流中的動物已經從澳大利亞東海岸40%的歷史棲息范圍消失。他們寫道,如果把氣候變化惡化的預測考慮在內,那么到2070年,這種鴨嘴、產卵的哺乳動物的數量可能會減少73%。報道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鴨嘴獸列為“近危”。圖為當地時間1月14日,一只獲救的鴨嘴獸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Taronga野生動物醫院接受檢查。 文字來源:參考消息
新南威爾士大學生態系統科學中心的科學家說,多年來少雨高溫對河流系統造成的破壞也導致這種動物的處境惡化。科學家們說,“迫切需要”進行國家風險評估,以確定鴨嘴獸是否應該降級為“易危”狀態,并制定保護措施“以將滅絕風險最小化”。圖為當地時間1月14日,一只獲救的鴨嘴獸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Taronga野生動物醫院接受檢查。 文字來源:參考消息
報道稱,這項研究是在所有鴨嘴獸棲息區的首次,以建立所謂的“復合種群”模式,同時還預測了今后氣候變化對該物種的影響。該調查估計,自歐洲兩個世紀前在澳大利亞殖民以來,鴨嘴獸的種群總量已經減少了50%。2018年11月發表的一份較早的研究報告估計,在這一期間,鴨嘴獸的種群總量下降了30%,降至約20萬只。比諾在談到這份最新報告時說:“根據對氣候變化的預測,由于極端干旱頻率和持續時間增加,比如當前的旱災,預測損失要大得多。”圖為當地時間1月14日,一只獲救的鴨嘴獸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Taronga野生動物醫院接受檢查。
這項新研究的背景是,在干旱和創紀錄的高溫的助推下,史無前例的叢林大火席卷了澳大利亞東部的大片地區。報道稱,鴨嘴獸和4種針鼴是世界上僅有的產卵哺乳動物,也是世界上最珍奇的動物之一,它的嘴像鴨子、尾巴像海貍、腳像水獺,后腿上有毒刺。圖為當地時間1月20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獸醫工作人員正在照料一只獲救的鴨嘴獸。 文字來源:參考消息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京阿尼”被燒工作室主體建筑開拆 預計春季2020-01-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