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
今天(3月19日)晚間的央視《新聞1+1》中,白巖松連線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馬學軍。20天前,馬學軍等5人組成的中國紅十字會志愿專家團隊赴伊朗傳授中國疫情防控經驗。馬學軍說,醫療和防護物資不足、醫護人員和床位不夠是伊朗疫情防控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據馬學軍介紹,伊朗網絡登記報告系統顯示,伊朗疫情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全國已經排查了2250萬人,其中有150萬人至少具有發熱的癥狀。
他在連線時說,從大的方面講,伊朗的防控措施正在逐步加強,比如說全面動員計劃、居家隔離政策、旅行限制,以及提高檢測能力、建立方艙醫院等。從小的方面講,伊朗的官員都戴口罩,老百姓戴口罩的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是中國的經驗,也是值得肯定的。”
伊朗衛生部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8日中午,全國累計確診17361例,累計死亡1135例,累計治愈5710例。
從現有數據來看,伊朗的死亡率和治愈率都比較高。馬學軍對此表示,病死率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沒能檢測所有的疑似病例,實際感染人數要超過報道的人數,二是醫療設備、儀器、藥品和醫護人員、ICU床位的短缺影響了治愈水平。
而關于治愈率高,馬學軍分析道,伊朗和中國的病人出院標準是不同的,伊朗的出院標準中沒有核酸檢測,而在中國患者需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才能出院。寬松的出院標準也蘊藏著風險,據他介紹,伊朗采取折衷的辦法,建設了很多集中隔離觀察點,大概有1萬個床位,收治出院的病人繼續集中觀察。
據馬學軍介紹,在伊朗的這20天里,中國專家團隊和世衛組織、伊朗考察組、伊朗衛生部、當地定點收治醫院等單位的專家進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借此機會了解到伊朗各個層級的防控現狀,同時也推廣中國的防控經驗。“很高興的是,中國的防控經驗得到了世衛組織的高度推薦,也得到了伊朗衛生部的高度肯定。”
“我們剛到伊朗時,當地能做檢測的實驗室只有3家,現在已擴展到50家,每天的檢測能力達到6000人次。”馬學軍說,但鑒于龐大的感染數字,伊朗現有能力還遠遠不能滿足檢測的需求,很多居家隔離的輕癥患者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檢測,正因如此,世衛組織正呼吁包括中國在內的更多國家積極支援伊朗抗擊疫情。
談及伊朗疫情走勢,馬學軍指出,目前當地床位和檢測試劑無法實現中方經驗所推薦的應測盡測、應收盡收的需求。他在連線中反復強調,伊朗控制疫情的關鍵取決于防控措能否可持續進行,包括老百姓的配合、政府的宣傳和法令的執行。另一方面,要解決或至少緩解檢測試劑、個人防護和醫療物資的短缺問題,這也是伊朗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伊朗150萬人有發熱癥狀 伊朗已排查2250萬人2020-03-20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白宮:美國最終決定不將俄羅斯列為“支恐國家2022-09-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