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自然》雜志微信公眾號“Nature自然科研”4月9日發表社論《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

      自然雜志為曾將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 稱愿為此擔責

      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甚囂塵上,尤其是針對亞洲人的歧視。教育和科研將為此付出代價。

      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大小組織采用。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一下曾經在新聞報道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包括《自然》。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愿為此承擔責任并道歉。

      自然雜志為曾將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 稱愿為此擔責

      新冠疫情期間的舊金山唐人街:美國約有40萬中國留學生。封城措施取消后,有多少人將返回中國?來源:Jeff Chiu/AP/Shutterstock

      多年來,人們經常會將病毒性疾病與疫情首先暴發的地區、地點或區域關聯在一起,比如中東呼吸綜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或寨卡病毒——以烏干達的一片森林命名。但是,世衛組織在2015年發布指引,要求停止這種做法,以減少污名化和惡劣影響,比如對所涉區域或當地民眾的恐懼或憤怒之情。指引中強調,病毒會感染所有人類:一旦發生疫情,所有人都有風險,無論他們是誰,無論他們來自哪里。

      但是,在各國努力控制新冠病毒傳播之際,少數政客卻依然抱守舊辭不放。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將新冠病毒與中國關聯在一起,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之子、巴西眾議員愛德華多稱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國的錯”。其他地區的政客,包括英國在內,也在說中國應為此負責。

      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傳染病流行病學家Adam Kucharski在他2月出版的應時之作《傳染的規則》(The Rules of Contagion)中這樣提醒我們:歷史表明,大流行會導致一些群體被污名化,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所有人都要謹言慎行。如果存有疑問,可以征求他人意見,但無論如何,一定要落到實實在在的證據上。

      種族主義攻擊

      做不到這一點會造成嚴重后果。顯而易見的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各地的亞裔成為了種族主義攻擊的對象,產生了難以計數的人力代價,包括對他們身心健康和謀生方式造成的損失。執法機構表示正在重點調查仇恨犯罪,但是這些行動對于一些人來說可能為時已晚——包括70多萬在海外學習的中國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中的大部分人。中國留學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許多學生在學校關閉后已經陸續返回中國,但是也有許多沒有回國。關于是否要回國,這些學生左右為難:一方面害怕繼續遭受種族歧視,一方面擔心未來學業的不確定性,加上國際航班的恢復時間也未知。

      這些年輕學子的學業被打斷,失去了剛剛建立的關系和機會;而損失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學生,也會給高校院所帶來令人擔憂的深遠影響。它意味著受影響國家的高校將面臨多樣性的下降——這在幾代人中從未發生過。

      一損俱損

      幾十年來,各個學校一直在努力提高多樣性,各個國家也在制定政策鼓勵國際學術流動性。多樣性的價值不言而喻。它鼓勵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對話,鼓勵共享不同的觀點和存在方式,而且始終是推動研究和創新的動力。

      不僅如此,一個多樣性的校園也是改進政策和體制所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讓高校——以及研究成果發表——變得更具有包容性。通向多樣性之路依然道阻且長:在《自然綜述:物理》的4月刊中,來自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的科研人員和科學傳播人士用親身實例講述了歧視和其他因素如何阻止他們在國際期刊上發聲(S. Hanasoge et al. Nature Rev. Phys.2 , 178–180; 2020)。

      許多領導人都希望聽取專家的科學意見,據此采取行動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挽救生命。在術語方面,來自專家的意見很明確: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地避免和減少污名化;不要把COVID-19和特定的人群或地方相提并論;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如果新冠病毒引起的污名化導致亞洲年輕人離開國際校園,縮短教育時間,放棄自己和他人的機會,讓科研環境每況愈下——在這個世界依賴科研尋求出路之際,將不啻為一個悲劇。

      新冠病毒污名化必須停止——刻不容緩。

      原文以

      Stop the coronavirus stigma now

      為標題發表在2020年4月7日的《自然》社論上

      ©nature

      Nature|doi:10.1038/d41586-020-01009-0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1980 調貶9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亚洲高清在线mv|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亚洲国产电影av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