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道,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健康原因將辭去日本首相一職。4天前,他剛剛成為日本歷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對此,專家認為,安倍辭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8日下午,65歲的安倍正式宣布辭職。他表示,由于健康狀況惡化,他從7月開始感到疲憊,也對自己繼續為日本民眾服務的能力失去信心。為了避免健康問題導致領導人真空,他已下定決心辭任首相。
安倍還表示,將不會任命代理首相,會在下一任領導人選出之前繼續任職。據知情人士透露,自民黨將于9月1日決定如何選舉新任領導人,將由國會議員及地方黨部代表參與投票。
安倍稱,接下來他將接受新的治療,但需要進行長期護理。他還表示,對未能修改憲法感到痛心。
辭職的一幕似乎再次重演。日本廣播協會(NHK)稱,這是安倍第二次因健康原因辭任首相。2007年首次擔任首相期間,他就因潰瘍性大腸炎突然辭職。此后,自民黨旋即在11日內舉行黨魁選舉。
就在辭職之前,安倍近日還打破了一項紀錄,在24日成為日本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首次執政后,安倍2012年12月開始第二次執政并連任至今,累計執政超過2800多天。
共同社稱,安倍辭職的決定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包括他的親信。不過專家認為,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安倍辭職屬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其一,從自身原因來說,安倍的身體狀況一向不佳。安倍所患的潰瘍性大腸炎被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定為疑難雜癥。路透社稱,從青少年時期起,安倍就一直在與這種慢性消化疾病作斗爭。再加上安倍平時公務繁忙,該病可以說是“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被“引爆”。近來,安倍更是頻繁前往醫院看病,引發人們對其健康問題的擔憂。
其二,安倍在國內也面臨著巨大阻力。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顧問王少普表示,疫情以來,日本經濟遭受嚴峻打擊,日本或將陷入戰后最嚴重的衰退,安倍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也遭受日本政界和民間的批評。
共同社23日發布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安倍政府的支持率跌至36%,逼近第二次執政8年來35.8%的最低紀錄。58.4%的人不滿意安倍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
新冠疫情也導致安倍施政受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吳寄南說,2020年安倍有兩大“重頭戲”, 一是舉辦東京奧運會,二是實質性啟動修憲。但隨著新冠疫情蔓延,東京奧運會不得不推遲一年;此外,日本民眾普遍認為當務之急是盡快平息疫情,重振經濟,對安倍修憲的容忍度明顯下降,安倍夢寐以求的修憲目標難以實現,萬念俱灰之下掛冠而去。
其三,在外交政策方面,安倍也處于左右為難的境地。王少普表示:“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不僅實行強橫的霸權主義政策,還要求日本緊密配合,在實際上傷害了日本的利益。”
誰將成為繼任者?
由于安倍并未對接任者表態,也未任命代理首相,誰將繼任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綜合日媒此前報道,日本政壇中,自民黨前干事長石破茂、副首相麻生太郎、前外相岸田文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等人都被認為可能成為安倍繼任者。
《讀賣新聞》8月民調顯示,石破茂、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河野太郎人氣較高。共同社23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認為石破“適合擔任下任首相”的受訪者比例達23.3%,遠高于位居第二的安倍的11.0%。
吳寄南認為,前外相岸田文雄是自民黨溫和派勢力“宏池會”領袖,也是安倍較早認定的禪讓對象。岸田這些年來始終緊跟“鷹”派首相安倍,在解禁自衛權、新安保立法等問題上支持安倍。安倍也有意效仿自己的外祖父岸信介讓位給“宏池會”創始人池田勇人的先例。問題是岸田行事欠果斷,缺乏領導能力。2019年7月日本舉行第25屆參議院選舉中,岸田派有4位現職落選,自民黨內反對派由此找到岸田沒有資格出任總裁的理由,因為他不可能帶領自民黨贏得選舉戰的勝利。
自民黨前干事長石破茂也被視為安倍可能的接任者。他很早就有問鼎首席寶座的野心,先后三次參加過總裁選舉,距離首相位置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9月,在第一輪投票中拔得頭籌,第二輪才被安倍反超。但是石破茂最大軟肋在于黨內支持基礎較差。再加上石破茂曾有過“脫黨”經歷,黨內大佬們一直對他存在戒心。
不過目前,這兩人在自民黨內似乎都還沒有獲得穩定、多數的支持,接下來自民黨的各派系如何合縱連橫、力量重組值得關注。
此外,安倍的“大管家”、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也可能成為一匹黑馬。在輔助安倍的七年八個月中,菅義偉顯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對自民黨的掌控能力。
留下了什么?未來走向?
日本政壇的“安倍時間”畫上了休止符,安倍執政的這七年多給日本留下了哪些痕跡?
在經濟方面,安倍實施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推行“安倍經濟學”。總體來說,這促進日本經濟復蘇:日本股價翻了一番,大企業盈利狀況較好,失業率明顯下降。不過,疫情的暴發卻抹去了這些成就。日本經濟已連續三個季度下滑,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經濟就環比下降7.8%,按年率計算下降27.8%,為有可比數據以來最大降幅。
在外交方面,安倍提出“俯瞰地球儀”的戰略性外交,成功舉辦G7、G20等國際會議,并遍訪各國,與多位外國領導人會面,提高了日本外交的能見度。
內政方面,安倍的夙愿是修改和平憲法,擺脫“戰后體制”。盡管他取得了解禁集體自衛權、通過安保相關法案等進展,但在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方面進展有限。
吳寄南認為,安倍作為日本憲政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多少留下了一些看得見的政績。譬如,他從2012年底復出以后,先后率領自民黨打贏了多場國政選舉。他在解禁集體自衛權、出臺新安保法制,推動實質性修憲方面更是自民黨歷任首相想做而不敢付諸實施的。另一方面,安倍也留下不少負面新聞。特別是這次應對新冠疫情方面,安倍的遲緩和失策備受在野黨和輿論的詬病。
安倍辭職后,日本政策將走向何方?王少普認為,在日本內外環境不發生大變化的條件下,日本旳政策走向基本會延續安倍時期,比如推動修憲;“安倍經濟學”的主要方面也可能會被繼承下來。但由于特朗普政權以中國為主要對手,極力拉攏和迫使日本反華,日本的對華政策將發生怎樣旳變化,值得關注。
吳寄南表示,不管是誰繼任首相,都不得不面對一大堆難題。首先,如何有效防控新冠疫情,阻遏確診病例上升的勢頭,這是最棘手的難題;經濟方面,今年日本經濟呈負增長局面已成定局。如何實現經濟反彈,或需要在地區一體化方面下功夫;外交方面,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大的盟國,在美國在大選年“敲打”中國之際,日本“兩面下注”的難度明顯加大,如何在美、中兩國間保持戰略平衡,避免“選邊站”,顯然需要當權者極大的政治智慧和魄力。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特朗普被正式提名為2020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2020-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