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 璐 林露虹)據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十三五”期末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廈門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4.4%,位列全省第一,這一成績是繼“十二五”后,再獲全省第一。標志著廈門科普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為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城市夯實人力資源支撐。

      公民科學素質是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而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基礎工程。“十三五”期間,廈門深入貫徹落實《廈門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齊頭并進,夯根基和強供給相結合,不僅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廈門公民科學素質比例比“十二五”期末的10.2%提升了4.2%。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市科協近年來創新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和科普信息化工作,打造一系列科普活動品牌,讓科學精神、科學思想根植在人們心中。2020年,廈門市思明區科學技術協會獲得“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廈門市科協、思明區科協、海滄區科協和湖里區科協獲評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謀長遠

      加強科普制度建設 吸引社會力量投身科普事業

      在古龍醬文化園,大小朋友學習傳統醬缸修補技藝并親手制作豆豉;在廈門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市民游客走進航天體驗艙,了解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發展;在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近距離觀賞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動物標本,探索生命科學的奧秘……

      遍布廈門島內外的科普基地不僅是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更是公眾了解科學知識的重要載體。市科協堅持以建設特色化、多元化科普基地為抓手,夯實科普陣地建設,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有效提升公眾科學素養。

      2020年,市科協首次聯合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共同出臺《廈門市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這也是廈門首次出臺科普(教育)基地正式管理辦法,細化了科普(教育)基地的類型、職能、建設條件、運行標準、申報流程、認定與評估等規章條例,確保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有制可依,意味著廈門在科普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進一步提升了社會資源辦科普的熱情。

      2020年,廈門環衛科普館、廈門小飛客教育科技基地、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等8家單位通過專家實地及主管單位評審,被新認定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這些被新認定的科普(教育)基地,不僅展現了科普社會化、公益化的特色,也將進一步充實科普(教育)基地學科元素,讓田園變游園,工作變體驗,使廣大青少年和群眾在參觀中增長知識,提升科學素質。

      市科協強化青少年競賽制度頂層設計,通過制定出臺《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章程(2020年修訂版)》及《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管理細則(試行)》,促進賽事活動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重新修訂《廈門市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建設條件、申報流程、運行要求,為進一步規范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建設和管理,確保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作為構建學校、家庭和社區三方結合的活動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鍛長板

      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 為科普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

      戰疫有我,科普先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市科協依托“線上+線下”科普陣線,科學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引導公眾科學應對疫情。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市利用各級微信公眾號、短信、電視臺(移動電視)、科普宣傳單等方式積極推送、播放、發放、張貼疫情科普宣傳共計5140余篇,閱讀量達260余萬人次,擴大了疫情防控知識的覆蓋面和知曉度,助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市科協精心組織,以“云啟動”形式,通過互聯網與各區科協、部分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等單位共同開啟廈門市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為市民朋友奉上372道“科普大餐”。吸引線上、線下參與科普日活動人數達27.8萬余人次。

      應急科普、云上科普是廈門科普信息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科協堅持高質量、高標準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通過229個科普“e”站、微信推送等信息化手段,為科普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大力提升科普供給水平,暢通科普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2020年福建省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活動中,市科協第一時間召開全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推進會議,形成市區兩級各部門全力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工作格局;引導全市64個科普基地、39個青少年工作室、229個科普“e”站,圍繞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主題,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運用全市500多個科普宣傳欄,與地方主流媒體開展合作。全渠道宣傳取得顯著成效,廈門市參與該競賽的人數超54萬人,位列全省第一,廈門市科協獲評市級優秀組織單位,全市六個區均被評為區縣級優秀組織單位。

      補短板

      強化農村科普建設 提高農村居民科學素質

      農村、農民是基層科普工作的薄弱環節。2020年,市科協結合“愛心廈門”建設,開展“愛心廈門·志愿助農”行動,深入實施基層科普工作計劃,立足農村實際補短板、攻難點,組織“科普惠農”系列活動千余場次,著力推動科普活動向農村延伸,落細落實鄉村振興農村科普牽頭工作,完善科普惠農服務站等各類農村科普陣地建設,圍繞服務“三農”開展特色科普工作,提高廈門農村居民科學素質。

      在翔安區新圩鎮烏山村的青蔥種植技術專場,資深農技專家為村民答疑解惑;在同安區蓮花鎮,農業技術指導員為村民開展蔬菜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培訓;在集美區灌口鎮,養蜂專家為蜂農進行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在“愛心廈門·志愿助農”行動過程中,市科協充分發揮自身組織優勢,以建設農業技術指導員隊伍、農業發展輔導員隊伍、農村科普宣傳員隊伍、涉農法律服務員隊伍等“四員”隊伍為抓手,動員和組織廈門廣大科技工作者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現代農民的新要求,探索科技服務“三農”的新方法,為提高廈門農村勞動者科技素質,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奉獻科協的智慧和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愛心廈門·志愿助農”有效結合廈門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部署,不僅成立了“科普示范村”,還培育了同安鑫美園果蔬合作社、翔安莊家寶蔬菜合作社和海滄西坂菜地果蔬合作社三家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創新型農村種植科普示范基地,構建了“科普示范基地+農業科技專家+村民”農村推廣科普體系。

      科普宣傳欄是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精神的最直接陣地,一直以來深受市民的歡迎和認可,截至目前廈門已有科普宣傳欄421個。在防抗“莫蘭蒂”臺風時,部分科普宣傳欄遭遇破壞,市科協及時組織修補,并運用科普“e”站等科技手段,通過傳統科普宣傳方式與新興媒體的結合,進一步強化科普信息在農村的落地應用,創新科普宣傳形式,提升科普宣傳效能,從而打通基層科普傳播的“最后一公里”,讓科普工作真正深入基層、服務大眾。

      增動能

      加強科技輔導員綜合素質 壯大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軍

      線上組織參賽選手精心完善項目材料;采用“大手拉小手”模式,輔導選手準備項目展示視頻……市科協創新組織模式,協助廈門參賽選手在第35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連創佳績,廈門共獲得一等獎27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22項,報送全國參賽項目18項。

      2020年11月,由市科協等部門聯合主辦的第36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市科協廣泛號召各區、各學校積極申報科技創新創意項目,最終全市共有226所中小學、幼兒園,近7000名師生參賽,申報參賽項目791項。值得一提的是,為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大賽創新評審模式,用“分流輪號問辯”代替“集中展示交流”,組織工作不僅滿足疫情防控,且評審模式高效規范,得到參賽師生和評委專家的一致好評。

      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取得的良好成績,不僅帶動了廈門青少年學生對科學的熱情,更把科普活動從個人延伸至家庭、社會,開創“1+N”科普工作新局面,營造良好科普氛圍。

      近年來,市科協堅持探索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主題科普活動,充分調動中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2020年廈門市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第十一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第五屆“北斗領航夢想”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動、2020全國人工智能科普活動、“未來已來,無微不‘智’”網上科普沙龍活動……一系列科普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近距離感受科技魅力,拓展學生科學知識。

      科技輔導員承擔著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任,對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起到引路作用。市科協牽頭抓總,組織開展2020年廈門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指導教師培訓班、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教師培訓班和“新入職科學教師科技輔導員專業能力提升”教師網上交流活動等線上線下培訓;發放優秀作品集等學習交流材料1000余冊,通過理論講授、案例交流、網絡教學等方式,有效提升科技輔導員業務能力;積極舉薦優秀教師參加省級以上的培訓,推動科技輔導員隊伍可持續發展。

      【展望2021】

      圍繞“創新發展年”培養科技人才

      市科協有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市科協將圍繞廈門“創新發展年”行動謀劃推進各項工作,助力“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具體來說,市科協將以承辦第36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契機,推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進一步提升。充分落實“廈門市科技后備人才培養計劃”,通過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自然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專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為科技人才培養提供堅實支撐。

      組建多元化青少年科技教育人才隊伍

      勤練內功,砥礪前行。市科協通過建立“基礎輪訓班和骨干教師培訓班相結合”的輔導員培訓體系,組建多元化青少年科技教育人才隊伍;鼓勵各專業科技工作者積極開展科普創作,適時對科普創作進行補助,激發科技工作者熱情。

      啟動科普專家庫管理系統開發項目

      市科協還將啟動廈門科普專家庫管理系統開發項目,征集市級科普專家,促進科普人才隊伍建設。

      在加強科普陣地建設方面,市科協將以環保科普館展示為試點,圍繞垃圾分類等環保主題,舉辦科普活動,以互動式科普、體驗式科普等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科普實效。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創新工作機制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爱情岛亚洲论坛在线观看|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邪恶天堂影院在线观看| 91亚洲自偷手机在线观看|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