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緬甸特派記者 李秉新】歐盟理事會21日宣布對緬甸22名個人和4家實體實施制裁,這是去年2月以來歐盟對緬甸發起的第四輪制裁。
據法新社21日報道,歐盟理事會當日發布的公告顯示,22名個人包括緬甸現政府部長、國家管理委員會委員、聯邦選舉委員會委員、緬甸國防軍高層人士等,4家實體包括緬甸國企和私企。公告稱,這些企業為緬甸國防軍提供支持或與國防軍最高層關系密切。公告顯示,加上21日被列為制裁對象的22名個人和4家實體,目前歐盟已對緬甸65名個人和10家實體實施制裁,凍結他們在歐盟境內的任何資產并限制其出入歐盟國家。
歐盟理事會在公告中稱,將繼續維持對緬甸武器禁運,禁止向緬甸出口武器裝備和軍民兩用產品,限制向緬甸出口通信監控裝備,禁止向緬甸軍隊提供培訓,禁止與緬甸國防軍開展合作。
彭博社稱,值得注意的是,去年2月至今,美西方雖對緬甸實施了幾輪制裁,但尚未對軍政府的主要財政支柱——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進行制裁,而本輪制裁的4家實體中包括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該公司是緬甸所有海上天然氣項目的合資伙伴,包括與道達爾能源公司和雪佛龍公司共同開發的緬甸亞達納海上天然氣田。據緬甸政府此前預測,2021年至2022年,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將從海上和管道天然氣項目中賺取15億美元,而緬甸政府約50%的外匯來自天然氣收入。此外,緬甸第一礦業公司也被列入本輪受制裁名單中。
去年2月,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全國民主聯盟部分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緬甸軍方隨后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國家權力被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此后緬甸多支民族地方武裝持續與軍方發生沖突。3月至6月,歐盟以“嚴重侵犯人權”為由,先后對緬甸個人和實體發起三輪制裁。緬甸軍方當時曾表示,緬甸在歷史上長期受西方國家制裁,已經習慣了,制裁起不到任何作用,緬甸面對各種制裁有很強的韌勁,對此無所畏懼。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歐盟:將對參與承認頓巴斯地區獨立的俄方相關人員采取制裁措施2022-02-22
- 要和中美競爭?“歐盟芯片法案”投資450億歐元2022-02-08
- 外媒:歐盟說不會效仿美國從烏撤離外交人員家屬2022-01-25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歐公布對俄制裁措施 目標瞄準金融業2022-02-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