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社聯合國4月26日電(記者 尚緒謙)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2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于氣候變化和一些人類行為等因素影響,全球災害數量快速攀升,預計到2030年全球大中型災害的發生頻率將達每年560次,日均1.5次。
這份題為《減少災害風險全球評估報告2022》的文件顯示,過去20年間全球每年發生大中型災害350至500次。與之前相比,這個數字在持續攀升。
報告說,過去10年間,全球災害造成的損失平均每年達1700億美元,受沖擊最嚴重的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因災害受到的年均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約百分之一,而這一比例在發達國家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亞太地區因災害受到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說,全世界需要為應對災害風險做更多工作,通過共同行動,在努力為世界各地的所有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同時,降低可預防災害的發生率。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聯合國報告:中國吸引外資1790億美元2022-01-21
- 聯合國報告:新冠疫情下亞太地區饑餓人口去年增5400萬2021-12-16
- 聯合國報告:新冠疫情并未減緩氣候變化2021-09-17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將拆除“人民友誼”紀念雕塑2022-04-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