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邱木韋 環球時報記者 白云怡 張婷鴿】緊隨華盛頓,日本也開始打起了“臺灣牌”。由日本兩名前防衛大臣——石破茂和濱田靖一擔任共同團長的“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訪問團27日抵達臺北松山機場,開始對臺灣為期4天的竄訪,據稱,他們將就所謂“臺灣有事”與臺有關方面交換意見。聯系到日本防衛省日前發布的2022年度《防衛白皮書》,涉及臺海議題的頁數比去年多出一倍,有媒體認為“中日關系恐陷冰河期”。不過,也有日本政治分析人士認為,曾多次競爭自民黨總裁未果的石破茂并無左右日本臺海政策的能力,他只是借此竄訪提高媒體曝光度、刷存在感罷了。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對美國眾議長佩洛西訪臺風險的評估仍在持續。在2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再次表明堅決反對佩洛西訪臺的嚴正立場,并警告稱:“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挑戰中方底線,必將遭到堅決反制,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完全由美方承擔。”
7人變4人
石破茂27日在松山機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原本應該會有7名日本議員訪臺,但這次只來了4名,因為日本前外務大臣前原誠司、前防衛副大臣渡邊周、前首相輔佐官北神圭朗3位議員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由放棄參加。盡管如此,有兩名前防衛大臣帶隊,在近年來竄訪臺灣的代表團里級別也算很高了。訪問團成員包括3名來自自民黨的眾議院議員:石破茂、浜田靖一和長島昭久,以及一名來自日本維新會的參議員清水貴之。
前原誠司27日下午在推特發文表示,本打算從當日起隨“超黨派議員團”訪問臺灣,但由于出現了“夏季感冒癥狀”,雖然核酸檢測結果暫為陰性,但最終還是決定放棄。
代表團成員一下少了3人,不免引起外界猜想。不過日本的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又到了一個高峰,27日,日本全國新增確診病例達到20.9萬,再次刷新疫情暴發以來的紀錄。日本自民黨眾議員、前防衛大臣河野太郎26日以線上形式出席在臺北市內舉行的“凱達格蘭論壇”。據他本人透露,他原本也計劃親自赴臺出席論壇,但因在本月12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而取消前往。
石破茂在臺北機場稱,這次行程并未事先跟岸田政府交換意見,但行程取得了許可,此次竄訪目的是與臺灣廣泛探討所謂“區域安全情勢”。此前一天,石破茂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有人主張“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但臺灣的情況更加復雜”。他說,自己在15年前曾單獨訪臺,觀摩“漢光演習”,并搭乘臺海軍“拉法葉”艦,但現在的情況與當年完全不同,他認為如果不再實地訪臺一次,就“無法談論日本今后的安保政策”。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該竄訪團在臺4天期間,將與蔡英文、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臺外事負責人吳釗夑、“臺日關系協會會長”蘇嘉全等見面,還將吊唁李登輝。
失意右翼刷存在感
臺“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表示歡迎。但島內網友嘲諷道,“沒在位上,都沒實權,都沒用”,“前防衛大臣,怎么不敢現任來?”“現在有外國議員來臺,都當成爹來跪就是了”,“搞到臺灣好像日本的殖民地”,“可以歸還釣魚島嗎?”
“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成立于2019年,該會定期邀集20余名跨黨派國會議員及政府官員舉辦研討會,討論日本安全議題。
此次率團訪臺的石破茂是日本自民黨資深議員,被稱為日本政界的“新國防族”,2002年,首次進入當時的小泉內閣任防衛廳長官,成為重要閣僚之一。此后,又在福田內閣中擔任防衛大臣。他先后多次同麻生太郎、安倍晉三競爭自民黨總裁一職,均告失敗。
2019年11月,石破茂就“修改憲法”議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應該刪除憲法第9條第2項關于規定“不保持戰斗力”的條款,明確規定“保持軍隊”。2020年,因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敗于菅義偉,石破茂在自民黨內的影響力日漸衰落。
據臺“中央社”報道,另一名團長濱田靖一也是自民黨重量級議員,出身政治世家,其父濱田幸一曾極力反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與臺灣“斷交”,父子立場“均極友臺”。
日本在中美間投機博弈
今年5月,也曾有5名自民黨眾議員竄訪臺灣,除與蔡英文等人舉行會談外,還為李登輝掃墓。臺灣“中央社”27日引用島內不具名學者的話說,日本前首相安倍的去世引發臺日輿論擔憂:日本政壇“最挺臺支柱”不在了,日本挺臺步伐可能放緩,而此次跨黨派的“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成員訪臺,無疑是對臺灣釋放重要信息,即“關注臺海安全早已是自民黨內不分派系的共識,更是日本政界跨黨派的共識”。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綜合戰略室副主任盧昊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去年開始,日本就已顯示出更積極發展對臺實質性關系的動向。盡管在外交辭令上依然堅持“一中原則”,但日本已經在利用各種非官方渠道,比如去年日本與臺灣搞過兩次“政黨2+2”的活動,產生了很壞的影響。此外,美日在對臺事務上的聯動也有明顯加強。
盧昊分析認為,日本一直嘗試把臺灣問題作為“戰略抓手”,試圖對華制衡。但另一方面,中日在地緣、經濟和人文上密不可分的關系,不是所謂“脫鉤論”能夠解決的。因此,日本在中美博弈中“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有很強的現實主義和功利主義色彩,甚至有一些投機性的思維。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會隨著形勢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外交策略。
最近打“臺灣牌”蹭熱度的美西方政客為數不少。在26日舉行的臺北“凱達格蘭論壇”上,與會者包括3名美國國會議員、美國前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前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兩名澳大利亞前國防部長和兩名日本前防衛大臣。
臺灣付出的代價“將遠超獲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7日報道,白宮方面26日表示,由于佩洛西是美國總統第二順位繼承人,因此美國政府在她出訪海外時格外注意行程安全。CNN還說,私下里,拜登政府官員在與佩洛西及其團隊會面時,一直在努力闡明這次出訪的“潛在風險”。
全臺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27日接受香港中評社采訪表示,臺灣應思考佩洛西若訪臺,到底對臺灣有什么幫助?會不會造成什么傷害?他認為,兩岸的事情,“少一點刺激會增加安全性”。臺灣中時新聞網同天發表評論稱,在克林頓眼中,李登輝是“麻煩制造者”;在小布什眼中,陳水扁是“麻煩制造者”;在拜登眼中,“恐怕這頂帽子仍將送給蔡英文”。不論佩洛西這次是否訪臺,蔡政府恐怕都會成為最大輸家。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27日在臺灣雅虎論壇刊文稱,關于佩洛西可能訪臺的消息傳出后,外界聚焦于她訪問的時機、動機,大陸可能作出的反應以及對大陸、臺灣和美國關系的影響。但沒有人確定佩洛西能否成行,整件事看起來就似一出《羅生門》。趙春山說,無論佩洛西是否竄訪臺灣,“臺灣都是處在被動地位”,因為民進黨政府并沒有危機管控的能力。一旦佩洛西竄訪臺灣,民進黨或許啟動“大內宣”為年底地方選舉爭取一些選票,“但臺灣在兩岸關系上付出的代價,絕對超過在臺美關系中的獲益”。
一位匿名的北京臺海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日議員竄訪臺灣并形成聯動的最大危害在于渲染了臺海危機。加上蔡英文鼓動擴軍備戰,整個誤導了臺灣社會的情緒。而即便是希望臺灣拓展所謂“國際空間”的島內民眾,也不會認同美日為他們設定的戰爭劇本。他說,美日政客通過升高臺海緊張局勢從中謀利,而他們謀的也是自己的私利,而不是臺灣真正的前途。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穆爾穆宣誓就任印度總統 系印度史上第二位女2022-07-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