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己度人,之前已經將中國航天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往軍事用途上扯。如今中國亞軌道航天器取得的巨大成就,美國又會編排出什么理由來鼓吹“中國太空威脅論”呢?
去年7月1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曾宣布,由其一院研制的亞軌道重復使用演示驗證項目運載器首飛成功。老司機當時曾解讀過這種被稱為“過于先進,不便展示”的亞軌道飛行器“到底先進在哪里”。
時隔一年之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8月26日再次宣布,由一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復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相隔一年的兩次試驗,這種亞軌道飛行器到底取得了哪些進步?
老規矩,先看新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宣布,飛行試驗采用的運載器,經健康檢測維護后,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次點火垂直起飛,按照設定程序完成亞軌道飛行,平穩水平著陸于阿拉善右旗機場,成功實現我國亞軌道運載器的首次重復使用飛行。本次飛行試驗的圓滿成功,有力推動了我國航天運輸技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的跨越式發展。
對比一年前的新聞是這樣說的:
7月16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的亞軌道重復使用演示驗證項目運載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起飛,按照設定程序完成飛行后,平穩水平著陸于阿拉善右旗機場,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發展重復使用天地往返航天運輸技術是我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志,亞軌道重復使用運載器可作為升力式火箭動力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子級,是航天航空技術的高度融合體。
該項目的圓滿成功,為我國重復使用天地往返航天運輸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領域創新發展和自主可控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首先,新聞稿里明確提到了亞軌道飛行器是首次完成重復使用飛行,證明了去年7月和今年8月兩次測試的相關性。兩次飛行測試都取得圓滿成功,同時也證明了該航天器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可靠。
中國可重復使用飛行器想象圖
要知道,“可重復使用”這五個字,可不是自己隨便貼個標簽就管用的,必須經過實際檢驗才行。君不見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早先在測試重復回收時遭遇一連串失敗,火箭回收失敗的連環爆炸搞得馬斯克一度都懷疑人生了。相比之下,亞軌道飛行器的重復使用難度要大得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卻接連取得成功,咱們技術能力不用再夸了吧?
其次,這次重復使用飛行“有力推動了我國航天運輸技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的跨越式發展”。不要小看了“重復使用飛行”,對于當代航天而言,這已經成為降低太空和地面運輸成本的標志性技術。SpaceX公司正是靠可重復使用火箭帶來的低廉航天發射費用,在西方商業航天發射市場上一家獨大。
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官方抖音賬號“中國軍工”此前在介紹該飛行器時特意提到,它是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項目。考慮到中國現役運載火箭基本都是一次性使用,亞軌道飛行器一旦讓中國航天運輸實現跨越式發展,相關技術很可能還可用于改造其他火箭型號,從而讓中國航天發射更加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
央視曾在報道中提到了另一種可重復使用航天器
第三,重復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的技術路線有很多。這次發射明確提到亞軌道飛行器是采用“垂直起飛-水平降落”模式,再結合一年前的首飛時提到的“升力式火箭動力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子級”,以及“驗證升力式地面自主垂直起飛、再入返回、水平著陸等關鍵技術”,可以確認它是完全或部分自主垂直起飛,這樣可以快速逃離大氣層的束縛、減少上升階段的燃料消耗,而且還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火箭發射系統;完成任務后,飛行器再入大氣層,水平降落在預定跑道。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類似美國的航天飛機和X-37B無人空天飛機。但與目標鎖定太空的美國航天器不同,亞軌道飛行是指飛行器進入了太空,但沒有達到一定速度,運行軌跡僅與大氣層相交,并沒有完成繞軌道運行的飛行過程,因此在設計時必須兼顧航空和航天兩大領域,技術要求相當苛刻。
總之一句話,中國航天就是牛!
老司機唯一擔心的是,美國以己度人,之前已經將中國航天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往軍事用途上扯。如今中國亞軌道航天器取得的巨大成就,美國又會編排出什么理由來鼓吹“中國太空威脅論”呢?
來源:樞密院十號/老司機馬識途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外交部發言人就美國聯邦參議員布萊克本竄臺答記者問2022-08-27
- 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張立群院士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張立群資料簡歷介紹2022-08-26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高占武接受審查調查2022-08-26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六分之一家庭無力按時支付能源賬單2022-08-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