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道 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11月4日發表文章稱,把中國當作敵人不明智。
文章稱,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國似乎正計劃在太平洋和歐亞大陸大規模排擠美國。歐洲人正努力在這場權力游戲中給自己定位。
但西方國家的基本共識并不意味著盲目追隨。面對中國,歐洲人和美國人的處境不同。歐洲國家不是太平洋國家,中國對它們的安全利益沒有直接威脅。
文章稱,美國在太平洋受到中國的挑戰,但和加拿大及墨西哥擁有安全的陸地邊界。對于歐洲來說,情況正好相反。威脅不是潛伏在遠處,而是在門口。
文章稱,歐洲還與中國共享超級大陸。這自動意味著大量的聯系,而切斷這些聯系需要付出高昂代價。德國的旗艦行業,即汽車行業,其40%的汽車是在中國銷售的。經濟脫鉤不是一個好主意,禁止中國投資港口等基礎設施也不是一個好主意。
美國在數字經濟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北京正在努力實現自給自足。在這個戰場上,歐洲人是旁觀者。
今天,關于中國的辯論是片面的。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文章稱,政客和媒體經常談論對中國的制裁。但中國不會被制裁所嚇倒。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對一個世界大國收效甚微。在有關臺灣的辯論中,歐洲不應該加入美國劍拔弩張的做法。
文章稱,無論如何,歐洲現在應該避免因為與莫斯科打交道時的天真而帶來的“俄羅斯綜合征”發展為“中國綜合征”。(編譯/聶立濤)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炸臺積電、誘兩岸開戰?臺學者一語道破美國陰謀2022-11-04
- 民進黨當局拿臺積電當“政治工具”,處心積慮討好美國2022-11-04
- 澳部長為“美擬部署B-52轟”辯解,說辭是“不會增加當地社區風險”2022-11-01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媒:2022年美國超281名執法人員遭槍擊2022-1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