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亞洲兩個最大國家首都的天空在世界污染最嚴重之列。在最糟糕的日子,霧霾遮天蔽日,籠罩著數千萬人,侵襲著人的肺部。此后,其中一個城市做出巨大改善。中國政府2013年向污染宣戰后,推進了一項持續多年、耗資1000億美元的空氣治理行動。政府關停工廠,禁止老舊車輛上路,從煤炭轉向天然氣。雖然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北京官員說,與治理行動開始時相比,該市現在每年多出100天的藍天。但在另一個城市新德里,今年秋天的空氣和往日一樣污濁。嘴里吸入空氣,連舌頭也是苦的。
總體而言,中國在全球環境績效指數上排名仍相對較低,但在北京的污染問題上,當污染規模變得難以忽視時,中國政府一心一意著力解決,迅速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回應公眾的憤怒。專家們說,印度在解決污染問題上缺乏政治決心和公眾壓力。在這個數千萬人仍生活在貧困中的國家,選民有更迫切的關注。政客利用污染危機攻擊對手,而不是尋求解決方案。“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政治意愿和不同政府部門的協調有關。”新德里科學與環境中心專家索姆凡希哀嘆道:“(在印度)內訌不斷發生。”
在中國,當中央政府優先考慮某項行動計劃時,地方當局就會服從命令。英國伯明翰大學大氣科學教授史宗波(音)表示,治理北京污染就是這種情況,首都與地區官員和鄰近城市協同行動。而在印度,地方政府由不同政黨管理,協調工作“實在復雜”。在缺乏政治意愿的情況下,經濟利益被優先考慮。
印度的富裕程度遠不及中國,所以新德里不能在環境方面投入很多。此外,相比之下,在中國,居民——尤其是逐漸壯大的中產階層——表達了對污染問題的不滿。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主任格林斯通說:“人民意愿能產生很大影響。而除非民眾有持續的要求,否則很難得到真正改善。”他說,在印度,空氣污染“目前還未像在中國那樣被列為核心政治優先事項”。由于沒有統一安排,德里官員采取的行動有限。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中國崛起為經濟強國,也讓中國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2013年,中國官員發布一項新的國家空氣行動計劃,開始公布重要的空氣質量數據,并公開對污染問題發出警告。研究人員發現,嚴厲的政策起到了作用。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空氣中PM2.5濃度下降約1/3。而根據能源政策研究所的報告,印度新德里總體上有所改善,但從2013年到2020年,空氣污染物濃度仍保持在大致相同的危險水平。(作者蘇哈西尼·拉吉等,喬恒譯)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去年超225萬輛老舊機車沒檢尾氣 恐成污染隱憂2022-11-08
- 印度首都遭遇嚴重空氣污染 空氣質量指數超過4002022-11-04
- 印度首都地區空氣污染嚴重:學校全部關閉 卡車禁止進入2021-11-17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沙特阿拉伯放假1天慶祝戰勝阿根廷2022-11-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