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官員們正在集體向美國“開炮”,指責美國借俄烏沖突向歐洲兜售高價能源和武器,大發橫財;另外,美國以《通脹削減法案》為名,對企業進行近370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吸引歐洲企業遷往美國,帶給歐洲產業被掏空的潛在風險。
美國則對此一律給予否認。歐美盟友間似乎正陷于一場新的貿易混戰中,歐盟官員則又一次發出了“美國還是我們的盟友嗎”的質疑。
歐盟質問美國:借俄烏沖突大發橫財
根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報道,多名歐盟高級官員對美國政府感到憤怒,他們指責美國在俄烏沖突期間大發橫財,而歐盟國家卻在沖突中“失血”。一名資深官員表示,“如果你冷靜看待,在這場戰爭中獲益最大的是美國。他們借機賣給歐洲高價天然氣,還兜售了大量的武器。”
這種“爆炸性”的觀點得到了歐盟很多官員們公開或私下的一致支持。
報道指出,歐盟因俄烏沖突而通脹飆升,經濟瀕于衰退邊緣。歐盟各國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轉向美國尋求天然氣供應,代價卻是四倍于美國國內價格的支出。另外,隨著歐洲國家援助烏克蘭武器,致使本身武器短缺,美國軍用裝備訂單可能會隨之增加。
歐盟官員指出,美國從俄烏沖突中發財,而歐盟國家卻在受苦。
數據顯示,美國依靠能源出口,在第三季度扭轉了經濟出現衰退的風險。而深陷能源危機的歐洲,被美國大漁其利,成為美國經濟反彈的“犧牲品”。
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有68%到了歐洲,達到390億立方米,超過了去年全年。《環球時報》記者自美國能源信息署網站上查詢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國向歐洲國家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氣比往年呈明顯增加態勢。前7個月,美國向法國出口的天然氣與去年相比,每個月少則增長數倍,多則達十幾倍。
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向美國“開火”,指責美國以創紀錄的高價向歐洲出口天然氣,靠地緣政治不勞而獲和獲取超額利潤。法國財長勒梅爾也指出,不接受以四倍的價格來買美國的天然氣,絕不允許美國以犧牲歐洲為代價建立經濟主導地位。
然而,歐洲的質疑引來的只是美國一番輕描淡寫的回應。美國政治新聞網引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言人的話說,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是俄烏沖突造成的,美國向歐洲出口天然氣,能讓歐洲遠離俄羅斯。一位美國官員還稱,天然氣價格是市場決定,而不是美國政府行為。
歐洲擔心美國補貼法案將“掏空”歐洲
美國的第二重打擊更讓歐洲陷入集體焦灼中,這就是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將近370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刺激,使得歐洲企業在高通脹和能源危機下,加大了赴美投資的沖動。
根據德媒的報道,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選擇在美國各州投資,其中不乏行業巨頭。美國弗吉尼亞州曾官宣說,6家德國公司將來設立或擴建辦事處。而選擇俄克拉荷馬州的更多——超過60家德國公司,包括漢莎航空、西門子等。
歷來將政府補貼視為扭曲市場行為的歐盟,將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視為不公平的貿易戰。馬克龍認為該法案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對歐洲國家是“不友好”的。美國政治新聞網引述歐盟官員的話稱,數周以來最大的膠著之處在于,這些不公平的做法將威脅歐洲工業的生存。
11月7日,歐盟表示,因美國政府的《通脹削減法案》破壞美歐之間“公平競爭”環境,歐盟已向美方發出書面警告,并將考慮采取報復性措施。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稱,雖然歐洲已正式向美國提出反對,但是迄今為止,美國并沒有顯示出退讓的跡象。歐盟內部市場委員蒂埃里·布雷頓11月21日在一場歐盟成員國工業領袖會議上直指,拜登政府的新補貼方案對歐洲經濟構成了“生死攸關的挑戰”。歐盟的一位外交官甚至發出詰問:《通脹削減法案》改變了一切,華盛頓到底還是不是我們的盟友?
法國和德國兩國相關官員11月22日發表聯合聲明,將密切協調歐洲應對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等挑戰,并警告稱,如果歐盟與美國無法達成“妥協”,法國和德國將竭盡全力保衛歐洲經濟。11月25日,在歐盟貿易部長會議上,各成員國又一次集體表達了對該法案的不滿,荷蘭貿易部長施賴內馬赫表示,該法案非常令人擔憂,希望能夠采取一切手段避免貿易戰,沒有人能夠從中得利。
專家:不排除歐美關系再次出現動蕩
圍繞著歐美之間難以厘清的經貿糾紛,甚至于歐洲再次對與美國之間盟友關系發出質疑,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項法案在客觀上將影響歐美之間的產業布局和投資流向,加劇了不利于歐洲經濟的趨勢,而朝向有利于美國的方向,不得不引發歐洲長期以來的擔憂。
崔洪建認為,美國政府的對外措辭與特朗普時期不同,但實質卻一致,還是美國利益優先,甚至不惜犧牲歐洲的利益。所以,歐洲要借機向美國施加影響,否則以后在美國面前的話語權將更弱。
崔洪建表示,實際上,歐洲對美國的抱怨在于,這項法案本身不符合市場規律,是政府干預市場的手段。美國的做法事實上形成“以友為壑”不利于歐洲的局面,美國不能放任這種趨勢向前發展,美國應該更多體現對歐洲盟友的幫助,而不以所謂市場規律為借口無動于衷。
另外,崔洪建分析說,歐洲在特朗普時期也曾提出“美國還是不是歐洲盟友”的質問,而現在,即使歐美之間還有所謂盟友的關系,也與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崔洪建看來,美國經濟政策等方面不再把歐洲區別來看,實際上也把歐洲視為可以撈取市場利益或者政治好處的目標。
崔洪建認為,雖然美國政府一再大談“相同的價值觀”,但是歐洲國家卻開始意識到,在美國政府這一套說辭之下,歐洲的經濟利益流失的會比特朗普時期更多。
崔洪建說,“現在要看美國怎么回應歐洲的這種呼吁,美國接下來如果做出讓步,哪怕是姿態性的,也可能會對歐洲起到一些安撫作用;但如果美國仍然我行我素,以美國利益為優先。我認為,接下來歐美關系會進入特朗普時期以來的第二次動蕩。”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積電變“美積電”?民進黨淪為美國“掏空臺灣”幫兇2022-11-25
- 美臺軍事勾連新動向:通過關鍵技術掌控臺軍2022-11-25
- 國防部:中方堅決反對美臺軍事聯系和美售臺武器2022-11-25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墨西哥和阿根廷球迷在卡塔爾打斗:有人罵梅西2022-11-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