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13日發布了新版《安全、防務與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不僅老調重彈渲染中國“安全威脅”,還首次納入臺灣問題,提到所謂“中國大陸對臺威脅”。需要指出的是,英國政府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已非一天兩天,類似這樣的評估報告,英國每年都會發布,但這兩年的對華敵意明顯增加,還稱這是英國最大的“戰略挑戰”。
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
那么,英國政府此番再次升級對華強硬目的何在呢?首先當然還是英國自身內部問題的外化。已經持續一年多的俄烏沖突確實對歐洲造成不小的沖擊,英國也身在其中,但英國的問題卻比別國要麻煩得多。英國的經濟增長可以說是去年經合組織國家中表現最差的之一,也是七國集團(G7)中唯一一個沒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國家,而且今年仍有很大可能陷入衰退,至今兩位數的通脹無疑搶眼得很。
經濟出了問題,社會也不平靜,英國民眾上街游行示威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由“脫歐”引發的社會撕裂已經深刻改變英國政治,精英與百姓脫節,黨爭政爭不斷,保守黨換首相如走馬燈一樣,可謂信譽掃地,支持率降到不足三成。在這種情況下,保守黨政府當然不能說民主制度出了問題,也不能講“脫歐”是個錯誤,更不能公開承認自己無能,于是就只能是別人錯了,是別人在搞破壞。結果就是,它也跟華盛頓一樣把甩鍋中國當成一種手段,什么問題都往“中國威脅”的筐里裝。
同樣,保守黨政府許諾的“全球英國”越來越被證明僅僅是一個“夢想”而已。一個拋棄歐盟最大單一市場、跟俄羅斯和中國都搞不好關系、在發展中世界信譽不佳的英國,除去抱美國大腿,似乎也沒太多其他選擇。而在華盛頓眼中,離開了歐盟的英國價值是下降的,對英國期待的雙邊自貿協定根本不予理睬。英國越來越意識到,要被美國持續看重必須“有所作為”甚至付出一定代價,甚至幫助美國做些“不方便做的事”。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時候英國在涉華問題上跳得比誰都高。換句話說,并非中國把英國怎么樣了,而是英國揣著明白裝糊涂地硬說中國會如何如何。
英國早已不是當年的大英帝國,說得再多也只能是色厲內荏。不久前美國一個軍方高官指出,英國陸軍已不再被當作頂級戰斗力量。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在議會被質詢時也公開承認:“我們的軍隊空心化,而且資金不足。”軍事歷史學家馬克斯·黑斯廷斯表示,英國武裝力量正受到武器裝備短缺及軍人數量減少的困擾,這使倫敦無法在全世界投射軍事政治力量,即便注入大量資金,系統性問題也未必能夠糾正。這說明,英國的硬實力已經遠遠不像它自我標榜的那樣。
況且,其諸多行為方式也絕非自我聲稱的那樣“道德”。先不說全世界有多少地緣沖突熱點是當年英國人留下來的,就今天而言,英國緊跟華盛頓慫恿鼓吹對俄強硬,真是關心烏克蘭及其人民嗎?同樣,英國加大干涉臺海又何嘗是在乎地區和平和穩定?說到底,這些都是其自我催眠的故事,英國越是陶醉其中,越是無法找對該走的路。(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英政府報告將首提“大陸對臺威脅”,專家:一味迎合美國!2023-03-13
- 英國政府正式出臺法律打擊偷渡2023-03-08
- 英國首相府首次證實:英國正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挑戰者2”坦克2023-01-1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熱帶氣旋“弗雷迪”襲擊馬拉維 已致99人死亡2023-03-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