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17日報道,因為美國貿易協議的更新延遲,美國制造商正遷回中國。
報道中說,2019年,面對美國為減少從中國的進口而加征關稅,亞當和埃米·法扎克利將他們的化妝品收納袋的生產從中國轉到柬埔寨。現在他們開始將訂單轉移回中國。
原因在于美國還沒有為發展中國家延長一項有數十年歷史的貿易協議。如今,他們從柬埔寨進口商品也面臨關稅,這令他們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的公司利潤大跌。中國更便宜的運輸成本和無可匹敵的快速生產大量產品的能力意味著他們不能不回來。
法扎克利先生說:“我們是小企業。我們盡量不抱怨,而是努力適應。”
通過把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他和妻子認為他們做的就是歷屆美國政府和國會希望的事情。他說:“結果你們把我們害慘了。”
報道稱,美國實施的普惠制待遇2020年12月到期,這意味著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種商品失去了進入美國市場的免稅準入。
自1975年生效以來,這項計劃已經到期十多次,但通常都會迅速延期。這一次,關于如何決定哪些國家有資格享受普惠制的政治爭論,以及與國會在貿易和中國問題上更廣泛分歧相關的程序障礙,使延期變得更加復雜。
對一些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成本飆升以及要在哪里生產的艱難抉擇。美國進口商不得不選擇是將商品提價、通過降低利潤來承受沖擊,還是尋找更廉價的生產場所。對一些美國公司來說,這意味著返回中國。
密歇根州格勞恩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加里·萊曼斯基從菲律賓進口皮質步槍包。萊曼斯基說,菲律賓的運輸和其他成本與中國相比高很多。因此,一旦明確菲律賓不再符合普惠制,他就會從寧波進口產品。
5年前,加利福尼亞州佩里斯一家生產變壓器等電子零部件的企業將80%的產品進口從中國改到了菲律賓。
該企業負責人比爾·杜爾說,即使2019年,特朗普政府將中國生產的變壓器的進口附加稅提高到25%,由于中國政府的支持和成熟的供應鏈,中國制造商在價格方面仍具有很大競爭力。杜爾說,該公司去年約22%的進口來自中國,今年這一比例可能升至30%以上。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硅谷銀行突然破產引關注,美財長:美國政府不會提供救助2023-03-13
- 46%美國民眾反對美國政府派地面部隊介入臺海沖突2023-02-28
- 蓋洛普民調:政府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2023-01-31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再曝女兵死亡事件!美軍胡德堡軍事基地被揭“2023-03-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