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4月10日文章,原題:“啃老族”越來越多,已成全球問題 全球青年失業率正在飆升,而更大的問題是啃老族比例,即未就業、未接受教育或培訓的年輕人比例。“啃老族”比例的上升應該為世界各地敲響警鐘。在全球范圍內,這一比例已悄然升至20%以上,為近20年來所未見的水平。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不少人即使有就業機會,也往往專業不對口,薪酬很低,且非正式工作。
我有一位年輕的鄰居,她剛獲得博士學位,卻接受了一份餐廳經理的兼職工作。“總比沒有工作強,”她說。這種工作降級是一種經濟傷疤——即使經濟復蘇,就業質量也會惡化。這種傷疤在低收入經濟體普遍存在,但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也難以幸免。啃老族比例飆升導致了災難性的經濟和社會后果,食品和能源價格高漲則加劇了這種情況。
啃老族比例升高進一步暴露了一些經濟體嚴重的脆弱性。對于單一、性別不平衡和資源依賴型經濟體來說,情況的確如此。全球32%的年輕女性是啃老族,年輕男性約為15%。南亞的啃老族差距令人咂舌:年輕女性占53%,年輕男性占6%。這種不平衡的經濟后果顯而易見,啃老族比例的上升將引發生產率不足,從而導致“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一個國家生產率不足,經濟就永遠無法達到更高的收入水平。
數字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白金經濟”工作崗位,或逆轉全球啃老族比例不斷上升的趨勢。高科技工作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按照經濟學家恩里科·莫雷蒂的說法,一個城市每增加1個高科技工作崗位,就會增加5個非高科技工作崗位。但一些新興經濟體的比例并非如此,因為科技創新對工人來說存在變數,它會壓低工資,轉移工作任務,甚至消除工作崗位。各國注意到了這一點并采取應對手段,比如韓國的“韓版新政”綜合規劃,旨在通過對非標準就業進行培訓和提供保險,實現能源轉型并解決更高數字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啃老族比例是年輕人一系列脆弱性的重要風向標,也是下一代福祉的晴雨表。能否成功降低啃老族比例取決于具體環境,而金融波動加劇、借貸成本上升和地緣政治動蕩意味著未來可能出現連續和多重沖擊。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 美國“啃老族”大增74萬2021-06-28
- 韓國近兩成青年成“啃老族”高學歷占近一半2019-04-30
- 多國“啃老族”,從年輕“啃”到年老2018-07-26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今年超1.1萬人死于槍支暴力 近500名未成2023-04-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