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新華社挪威新奧勒松6月30日電 特稿|中國北極科考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獨特貢獻

      新華社記者郭爽 張玉亮 李超

      北極地區被廣泛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化最為強烈的地區。其中,斯瓦爾巴群島作為北極變暖的前沿地區,其溫度變化對全球氣候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北極科考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獨特貢獻

      圖為2024年6月21日在挪威新奧勒松拍攝的中國北極黃河站。(新華社記者趙丁喆攝)

      在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所在的斯瓦爾巴群島新奧勒松地區,“肉眼可見的氣候變化影響隨處可見,”挪威極地研究所特別顧問金·霍爾門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各國科研人員通過研究這里的氣候,可以了解氣候變化的情況,預測未來趨勢,“中國科研人員的勤奮工作促進了北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研究”。

      數十年來,中國在極地尤其是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不僅擴展了對冰凍圈的理解,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還通過國際合作和知識共享等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持續監測環境變化 填補多項數據空白

      深一腳、淺一腳,迎風冒雪,登上新奧勒松冰川取雪采樣,再乘船返回科考站,通過同位素離子分析儀等儀器分析樣品中硫酸根、硝酸根等離子的輸送和沉積過程,利用模型分析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走勢——這是中國科學家胡正毅在北極冰川科考的日常工作之一。

      自黃河站2004年建站以來,中國科研人員持續監測北極環境變化,收集冰川、陸地生態、海洋生態、空間物理等方面的數據。如在冰川研究方面,中國科研人員持續監測冰川表面物質平衡數據、冰川運動數據、消融區和積累區10米深冰川溫度,以及冰雪樣品分析數據等;在生態(海洋和陸地)研究中,中國科研人員通過定期采集樣品,分析生態種類、分布、年際或季節性變化;在空間物理方面,研究人員持續收集高空物理參數,分析空間環境變化。

      中國北極科考持續監測提供了大量關于氣候變化的關鍵數據,對理解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在對北極快速變暖的觀測監測方面,中國科考成就已幫助科學界更準確地預測全球氣候變化趨勢。中國連續多年的實地觀測和數據收集,填補了極地冰川海洋、陸地、氣象、地質和生物生態數據空白,對優化全球氣候變化模型至關重要。

      中國北極科考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獨特貢獻

      圖為2024年6月22日,在挪威新奧勒松,科考隊員胡正毅(右)、趙紅穎(中)、武小涵外出進行采樣工作。(新華社記者趙丁喆攝)

      揭示氣候變化模式 支持氣候模型改進

      北極地區被廣泛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化最為強烈的地區,這一現象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即北極地區的氣溫升高速度比全球平均速度快兩倍甚至更多。數據顯示,過去60年,斯瓦爾巴群島的氣溫顯著上升,這一現象在新奧勒松地區尤為明顯。

      胡正毅的科考結果顯示,與美國阿拉斯加和中國北部區域相比,斯瓦爾巴群島降水更少、冰川消融更強。中國科研人員類似這樣的研究成果還有很多,例如在冰川物質平衡、海冰厚度和范圍、大氣化學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北極海冰減少和冰川退縮的速度、北極冰川對全球變暖的響應、其對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氣候模式的影響,提供了預測海平面上升的重要依據。

      中國北極科考提供的相關數據不僅有助于科學界理解北極地區在全球氣候系統中的關鍵作用,也為全球氣候模型提供了關鍵參數,幫助科學家更準確地預測氣候變化的趨勢和影響,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例如,“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已多次執行極地科考任務,提供了高質量的海洋和氣候數據,支持全球氣候模型的改進;冰川物質平衡研究揭示了北極冰川對全球變暖的響應,提供了預測未來海平面上升的重要依據;通過衛星和現場觀測進行的海冰監測,為全球海洋環流和氣候系統的研究提供支持;在北極海洋生態系統研究中,中國科研人員通過研究海洋生物的分布變化和極地環境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海冰減少和冰川融水增多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提供了北極生態系統健康狀態的關鍵數據,增進了科學界對全球生物多樣性變化的理解,有助于推動制定北極生態保護措施。

      推動國際合作 促進知識共享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極地研究合作,通過與北極國家和國際科研機構的合作,分享數據和研究成果,推動了全球極地研究的進展,為北極地區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支持全球氣候治理框架。

      中國參與了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和北極理事會的相關工作,促進了極地科考信息共享和全球政策制定。在聯合科考和數據共享方面,中國與挪威、俄羅斯、德國、泰國等國建立了合作關系,增強了全球氣候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挪威極地研究所生態毒理學部門負責人蓋爾·加布里埃爾森對記者表示,良好的治學態度、先進的實驗設備、出色的科研效率和研究分析能力是中國團隊參與項目的優勢。

      同時,中國通過發布極地科考成果和開展科普活動,包括科學報告、展覽、媒體宣傳和北極云科考-走近黃河站等,提升了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社會各界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以及對極地保護和氣候行動的支持。

      今天的人類“有著共同的利益,我們必須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霍爾門說,“北極對世界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需要所有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人貢獻想象力、創造力和才能。”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伦另类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6女人|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亚洲成a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