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道,近日,日本防衛、外務兩省職員等共25人拒絕了基于該國《特定秘密保護法》調查處理機密的公務員等身邊情況的“適合性評估”(適崗評價)。該法將于本月10日迎來生效1周年,這是首次確認存在拒絕評估的事例。
據報道,圍繞調查涉及詳細個人信息的“適合性評估”,有意見指出可能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雖然不清楚拒絕評估的理由,但這反映出一部分日本公務員等也抱有抵觸情緒。
其中,拒絕評估或評估結果“不適合”的職員等不能處理“特定秘密”,將有可能被迫換崗或改變工作內容。具體說來,日本防衛省24人拒絕評估,其中16人是該省職員,8人是防衛產業員工;日本外務省有1名職員拒絕評估。
在“適合性評估”程序中,也可以向日本警方等其他政府單位、地方政府、醫療機構進行照會。日媒采訪20個擁有特定秘密指定權限的行政單位后發現,日本防衛省、外務省等10個行政單位因該評估實施照會,反映正在出廣泛收集信息的實態。
“適合性評估”涉及各種信息,除與恐怖主義的關系、是否有精神疾病、飲酒程度、經濟狀況、赴海外經歷等本人相關項目外,還包括家人出生年月日和國籍等。
行政單位向有可能處理特定機密的職員等發出實施評估的通知,對象也涵蓋與行政單位一起處理業務的防衛產業等民間企業員工。若決絕評估,則需要提交“不同意書”。
對日本警察廳、防衛裝備廳、法務省等9個單位的采訪結果顯示,“不同意”為零。厚生勞動省等6個單位回復稱“沒有需要適合性評估的對象”,負責主導制定“保密法”的內閣官房以及總務省、公安審查委員會僅回答稱“沒有做統計”等。
據了解,日本政府本月1日發布消息稱,截至11月底,“適合性評估”對象為97560人。防衛省有90202人,其中民間人士576人。外務省有1201人,其中民間人士41人。評估結果“不適合”的有1人。
日媒指出,早在日本《特定秘密保護法》生效前,該國國內就有意見指出個人隱私可能受到侵犯。
按照該法,行政單位選定對象人物后,向其本人交付“告知書”。若同意接受評估,該人就填寫問卷,再經面試等判斷是否合適。若提交“不同意書”,則不實施評估。
該評估包括7個項目:(1)與恐怖主義的關系、(2)犯罪史、(3)有關情報處理的違法行為、(4)毒品使用、(5)精神疾病、(6)飲酒程度、(7)經濟狀況。此外還要求申報配偶、父母、兒女、兄弟姐妹、配偶父母姓名與國籍等。
在精神疾病項目中,要求寫明過去10年內接受治療或輔導的實際情況和負責醫生姓名;在經濟狀況中,還詢問“過去10年內是否曾因付款疏漏等被停用信用卡?”
而“適合性評估”不允許調查思想信念、宗教信仰、合法政治活動、市民活動與工會活動等,收集的信息禁止用于其他目的。不過對評估是否合法的判斷則委托給了行政單位。
責任編輯:周冬
- 最新國際政治 頻道推薦
-
俄在遠東組建重型轟炸機航空師 將巡航日本海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