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13日展開第九次訪華的第二天行程。當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默克爾。德新社稱,德中領導人的會談焦點集中在國際問題,以及政治和經濟關系發展。習近平會見和晚宴招待默克爾,說明中德關系的特殊性。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默克爾還共同主持了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
德國《梅庫爾日報》稱,習近平13日接見了默克爾,兩人先是舉行會晤,之后共進晚宴。習近平指出,經過建交40多年來的共同努力,中德關系已經進入十分成熟的發展階段,務實合作達到很高水平。在高起點上深入推進中德合作,需要雙方攜手前行。雙方要把好方向,拉緊互信紐帶。要把握合作主流,相向而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關切,確保中德關系不偏離健康發展軌道。雙方要登高望遠,拓寬合作視野。要加強外交和安全領域戰略溝通,創新和豐富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模式,鼓勵和支持兩國企業開展三方合作。希望德國及歐盟客觀看待競合關系,妥善解決中歐貿易糾紛,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促進中歐經貿關系健康發展。
德國全球新聞網稱,默克爾表示,她贊同習主席對進一步發展兩國關系的看法,雙方應該努力增進互信,加緊落實德國“工業4.0”同“中國制造2025”對接合作。德方重視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德國歡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與習主席會談前,默克爾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談,兩人還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與默克爾舉行聯合記者會時,李總理也提及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李克強說,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的嚴肅性是世貿組織所有成員的共同責任,也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希望歐方著眼中歐合作大局和長遠發展,切實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所承諾的義務,如期終止在反傾銷調查中對中國使用“替代國”做法。
《法蘭克福匯報》稱,默克爾在與中國總理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有必要就世界貿易組織(WTO)規范下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進行更多專家層級的討論”。德國《商報》稱,對于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默克爾的回答是“沒有問題”“德方將在歐盟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中國行結束后,默克爾將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會晤。不過報道稱,德國總理同時對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再次發出警告。
“德國之聲”稱,在政府磋商時,默克爾還觸及了南海爭端,兩國都強調了應當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領土爭議。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稱,雙方堅持,在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基礎上維護海洋秩序,以及其中規定的航行和飛越自由。維護這一秩序與地區穩定符合兩國利益。雙方支持有關國家致力于根據國際法、地區共識和雙邊協議和平解決領土爭議和海洋權益問題,歡迎有利于緩和緊張局勢的建立信任措施。
《南德意志報》稱,政府磋商期間,中德簽署了24項協議,其中包括中國訂購100架空中客車公司的飛機,價值10億歐元;戴姆勒投資5.4億歐元的發動機廠;在德國的6.5億歐元的風電合作等。
報道稱,“默克爾對在德國的中國投資持開放態度”,同時也希望中國對外國投資進一步開放。就此,李克強重申中國將進一步向外資開放。
美國彭博新聞社稱,中德政府磋商期間兩國領導人極力淡化因為貿易導致的摩擦。報道引述德國馬紹爾基金會研究員昆德納尼的分析說,“中德是志趣相投的國家,他們都非常注重制造業。因此,在類似的高端生產領域,他們的競爭越來越多。”文章說,多數德國企業面對中國的競爭和挑戰“能夠泰然處之”。
“一次成功的政府磋商”,德國柏林中國問題學者夫羅里揚對《環球時報》表示,在默克爾訪華前,德國國內都認為這是“一次艱難的旅程”,認為中德盡管關系穩定但分歧在增加。兩國政府通過磋商,許多艱難問題“迎刃而解”。這表明中德關系已經達到新高度。按照行程計劃,默克爾將在周二前往遼寧沈陽開始她的“東北首訪”。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國際政治 頻道推薦
-
韓國總統選舉最新消息 總統選舉日程緊湊:23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