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內多家志愿者組織聯合發起的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歸國活動本月3日正式啟動,6輛裝有347具棺木的大巴列隊前往緬甸密支那,迎接英魂回國。6日下午,車隊回到國內,但英烈遺骸未能一同歸來。此前一天,“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尋找與歸葬項目”主辦方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公開表示,緬甸相關華人組織,即“緬甸密支那云南同鄉會”(以下簡稱同鄉會)不同意英烈遺骸回國。6日,該華人組織發表聲明,表示責任在國內主辦方。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英烈遺骸安置問題,正同緬甸有關方面進行商議,力爭早日做出妥善安排。
《環球時報》記者6日就此事采訪了云南同鄉會監事、該組織會長的弟弟高仲品。他表示,由于國內主辦方做出一系列不尊重密支那華人華僑的舉動,移走英烈遺骸“已經不可能”。高仲品說,一開始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說已在昆明選好址,9月份又說要遷往長沙,“我們沒有同意,堅持遷往昆明。后來聽到消息,云南施甸縣同意給出1000畝地,我哥哥就過去看了,當時只是表示支持,但并沒有同意交遺骸”。他說,龍越慈善基金會方面對外稱經過協商已經征得同鄉會同意,但實際上,“其理事長從4月起就沒有親自跟我們溝通過”。
此外,高仲品對記者表示,慈善基金會稱可以拿到緬甸總統批文,“但我們后來發現只是內政部給密支那的一個批文,該批文大意是‘請查實,如果沒有關系到任何團體和個人,就可以將遺骸帶走’。主辦方律師1日跟我們說,‘拿到總統批文了,我們5號必須把遺骸帶走,通知你們同鄉會一下,希望你們參加’。我們感覺尊嚴受到傷害。”他還披露,同鄉會5日召開緊急會議,會議認為,“遠征軍是當地歷史資源,都拿走就沒有了,最終決定不讓被帶走,沒有任何條件可談”“拿回去有好處,在這里也有好處,這個問題見仁見智”。高仲品表示,同鄉會準備出資建一個宏偉的公墓安置遺骸。
6日早些時候,“緬甸密支那云南同鄉會”發表公開聲明,除了包含上述選址和是否獲官方批準的相關內容,另外針對龍越慈善基金會做出5點說明,其中包括緬甸時局敏感,該基金會全然不顧當地華人華僑的處境和感受,完全不理睬“此批遺骸擬安葬于密支那華人公墓內”決議,一意孤行等。
同鄉會聲明發出后,《環球時報》記者聯系了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他向記者表示,“下午在騰沖會有新聞發布會”,未予以更多回應。當天17時,孫春龍召開記者會,表示“緬甸密支那云南同鄉會”與此次遺骸回家儀式“并無直接關系”,對被阻一事“十分震驚和失望”。他強調,會繼續與對方溝通,不放棄遺骸歸國活動。針對基金會是否有違規之舉,孫春龍表示,緬甸政府并未拒絕,并展示了緬方批文。他說,此次活動確實得到過政府指導,緬甸總領館也曾積極協助。此外,他承認之前通過非正式渠道得知同鄉會要求,但沒有與對方進行交涉。他提到,本月2日給請帖時,同鄉會提出了反對意見。不過孫春龍表示,不會接受“僅帶部分遺骸歸國”的折中方案。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發言人6日表示,近來,中國某基金會希望將中國遠征軍英烈遺骸從緬甸密支那運回國內,當地華人華僑對此表達了不同意見,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和駐曼德勒總領館對此十分關切。“我們對中緬兩國友好人士對此事給予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贊賞,但不贊成任何人、任何組織對英烈遺骸單方面做出安排。我們對所發生的不愉快事件感到遺憾,希望有關方面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加強溝通、協調,齊心協力,共同把這件大事辦實、辦好。”
高仲品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還就此前有媒體稱“遠征軍遺骸在緬甸并未得到妥善保護”做出回應。他坦言,相關工作在上世紀90年代確實有疏忽,“當時局勢敏感,當地華人處境艱難”,資金不足是原因之一,對此他們很遺憾。
1941年底,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組建了中華民國遠征軍。中國軍隊入緬作戰3年多,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高仲品對記者表示,“緬甸密支那云南同鄉會”是密支那當地最大的同鄉會,成員有兩萬多人,共有一百多名監事。“很多成員是當年國民黨軍隊后裔,由于戰亂來到這里,對中國遠征軍很有感情。這么多年來,遠征軍的遺骸都是由同鄉會來照看和挖掘。龍越慈善基金會當時挖掘遺骸時,如果沒有我們同意和幫忙,他們連挖都不可能。”
責任編輯:周冬
- 最新軍事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刊:日本自衛隊軍艦龐大到荒謬 就是不叫航母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